胜利油田现河厂坚持问题导向,将注水问题变为增油潜力,扎实做好油藏经营管理工作
现河庄管理区对应的缓冲罐液位终于降下来了,没有反弹。
作为胜利现河厂现河庄管理区分管油藏开发的副经理,陈晓媛最怕接到缓冲罐液位高的通知,因为必须通过关井减少采液量或者强行增加注水量来控制液位,前者直接影响产量,后者会造成井组水淹,影响油藏开发效果。
现河厂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断块油藏的平均含水高达97.1%。“我们管理区以断块油藏为主,平均采1吨油,就会采出49吨水。”陈晓媛介绍道,采出水经过油水分离处理后再注到地下,完成一个原汤化原食的过程,而缓冲罐作用是储存多余的采出液。
2013年12月,油田实现了采出水零外排,也就是说,开发单位所有采出液都要想办法自己消化。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多家管理区之间的枢纽,有时还会接到任务,帮邻居“吃”点,所以采出水“消化不良”成了管理区的常态。
在陈晓媛记忆中,管理区曾经一天停掉了5000多方液量,按照98%的含水率折算,每天就损失100多吨原油,2018年上半年影响了760多吨产量。
“水灾”带来了“油祸”。表面上看是现河庄的“家事”,但核心却是油藏经营管理的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断块油藏开发的症结。为此,现河厂坚持问题导向,成立了“现河庄地区注水攻坚战”项目组,正面解决这个顽疾。
担任项目组组长后,副厂长、总地质师焦红岩连着熬了几个晚上,带着技术人员逐口分析现河庄管理区全部186口水井,找问题、摸潜力、定措施,一口气“动了”130多口,重新梳理了整个注水井网。
“这不是小题大做,是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长远的战略布局,容不得一丝马虎。”焦红岩认真地说。截止目前,共完成酸化施工15井次,补孔改层、细分层12井次,增加注水层57个,增加注水能力2286方/天。
看似解决了水的问题,实际上收获了油藏经营的效益。这批精准、高效的水井作业施工,打通了现河庄地下的“任督二脉”,经脉畅通了,采油的“功夫”自然突飞猛进。投入的大量水井作业费用,也因效益稳产而“回本”。
以河31-36井为例,通过笼统增注,日注水量增加194方,对应油井含水下降0.3%,日产油量增加0.9吨。管理区新增水驱储量154.1万吨,2019年来,管理区日产油455吨,超计划运行。
一水激活万水流,找准了问题,用对了措施,油藏经营管理自然一通百通。“以前因为频繁关井或者超量注水,像注采耦合、间歇注水等手段都没法用,油藏得不到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陈晓媛算着这笔效益账,现在技术人员有精力也有条件去开展油藏经营工作,井组稳升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1.8%,注采三率均有明显提升。
曾经为水所困,如今因水而兴。现在,现河庄管理区不仅轻松实现了采出水的自产自销,还经常担任周边管理区的“蓄水池”,有11口水井可以随时放大注水,成为水量处理调节阀,这让采油厂对采出水有了更强的调节能力。
除此之外,现河厂对穿孔次数较多的管线进行打包治理、超前更换,可承受更高的注水压力。在此基础上,一体化管理注水地面系统,“目前实现了河50、河3、河68三个注水站的相互调运补给,遇到电网检修、管网穿孔等情况可以相互补位,以便我们更好掌控注水工作。”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彭明福介绍道。
从应接不暇到游刃有余,这场注水攻坚战取得了实打实的油藏经营成绩,但在焦红岩看来,更实现了在开发技术上的突破,先后实施了人工仿强边水驱、智能分采以及智能分注等技术,其中河68-斜76井是油田第一口有缆式智能注水井。
“现河庄的注水攻坚战在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对断块油藏经营的注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可以更好指导各管理区的精益开发工作。”焦红岩说。
通讯员 孟 涛 王 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