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成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本来就已经很重了,再加上过多虚头巴脑的文山会海更显的沉重不堪,基层本是最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一个服务部门,如果是因为更好地服务人民而产生的负担重还好,可是大多数都是形式主义在作祟。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精力,彻底压完了基层干部的脊梁,减负成了让基层干部挺起脊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基层是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是一切工作的依托,苏辙在《新论中》写道,“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广大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更多的应该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围绕人民多办事,办实事,如果过多的时间精力被形式主义所拖累,势必会影响服务的质量,造成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基层更应该是重视行动,而轻形式。可是现实中基层被各种考核需要的表格、台账等报表填写缠身,长期坐在办公室疲于应对,基层更应该采用科学的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而不是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简化考核程序,而不是过度考核,甚至重复考核,探索制定以人为本考核方式及标准,科学考核,提高考核效率,缓解基层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
之前许多地方也有提到过很多次为基层减负,可是最终的效果往往是以形式主义落实形式主义,不仅不有效果,甚至负担更重,在贯彻落实《通知》过程中,各地应通过评价机制设计让干部、群众的真实意见体现到评价结果中,真正让干部、群众的意见说了算,让他们体会到真真切切的减负效果。
减负不代表以后工作就变的清闲,而是从虚头巴脑的文山会海、表格台账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到人民群众身边,好钢用到刀刃上,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利,为地方谋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秦邵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