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事业有成,是寿光“知美味”麻辣烫的创始人。他醉心收藏,痴迷千年古文明,他叫寇建伟,一个温文儒雅,学养丰厚的“80后”。
3月4日,记者一走进寇建伟先生的工作室,立刻被眼前琳琅满目的藏品吸引住了,奇石、玉器、骨器……“这块石头是我从戈壁捡回来的,像一只鸟儿站在石头上。”记者每指一件,他都能说明来历,讲出故事,眼睛里满是欢喜和对未知世界的思考。
今年39岁的寇建伟,2000年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发射中心方圆几百公里都是戈壁,他经常在戈壁上穿行,而戈壁上到处都是奇石、树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寇建伟惊叹;而酒泉境内的众多文物古迹,更是让他流连忘返。
回到寿光后,寇建伟开始研究寿光的历史文化。渐渐地,他了解到,寿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公元前148年置县,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150多处。汉字鼻祖仓颉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就诞生于此,夙沙氏在此开创了“煮海为盐”的先河。秦始皇曾来此筑台观海,汉武帝也曾躬耕于巨淀湖畔……
寇建伟说,他以前只知道寿光以蔬菜知名,没想到家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寿光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为人知,而文物恰恰是这些信息的载体。寇建伟于是选择从文物入手探索、研究家乡古文明。
在他众多的藏品中,有一类藏品很特别,它们就是骨器。有骨笛、骨针、卜骨、甲骨、这些骨头都有几千年的历史,特别是一些上面有灼痕、文字、符号的骨头,更令寇建伟着迷。
说起与这些骨头的缘分,寇建伟说,有一次,他到王高薛家岭遗址附近的村庄走访,偶然发现了一块神奇的骨头,上面有钻凿和烧灼的痕迹。寇建伟觉得这块骨头大有来头,图案有些像北斗七星,于是就带回了家。查阅资料后,他认为那块骨头与古代天文学记载“慧星孛北斗”——历史上关于哈雷慧星最早的记录有关。尽管后来有的专家持怀疑态度,但寇建伟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专注于此类骨头的收集和研究。他亲自做实验,用刀子、电钻进行钻洞,用火炭、烧红的铁筷子进行灼烧,来验证骨头的新老和真假。他还到处拜访大藏家,交流学习。他说,自己对古代文字、符号没有研究,要把隐藏在这些骨头里的文化信息从历史长河中剥离出来很难,但是他喜欢专注研究时,穿越到史前,沉寂在古人智慧中的感觉。
收藏的乐趣恐怕他人很难去理解。如今,收藏已经成为寇建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的收藏室里,寇建伟时常在把玩藏品中,不知不觉地度过几个小时。对历史的沉吟,也许是收藏者共同的心理状态,收藏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尊重 ,对未来的启示。收藏,让寇建伟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在这个领域里,他将继续走下去,吸引更多的人靠大家的力量来解读古代文化,探索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