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春意浓,正是植树添绿时。3月9日-17日,由临沂龙园旅游区主办,网易新闻等单位协办的,“守护沂蒙蓝,万人同植树”大型亲子植树活动在临沂龙园龙王庙东滨河沿岸举行。100多个单位11300个家长和孩子参与了此次活动,共植树20000余棵,面积达33000余平方米,为建设生态临沂添彩增绿。
“树种下去之后,将泥土盖到根部以上五六公分即可,然后把泥土敲实,尽量保持与地面持平。树栽上之后浇水,水一定要浇透。”为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在植树前,龙园旅游区园林部的吴老师都要跟大家讲解一番栽种苗木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活动期间他到底说了多少遍。
据龙园旅游区策划部经理刘永存介绍,今年的植树节活动,他们从元宵节过后就着手准备,从苗木的选择到土地的修整、挖坑,再到工具的采购等,每一个步骤他们都严格按照要求来办。“例如选择什么苗木也是有讲究的。考虑滨河沿岸的土质,然后还得考虑成活率,今年我们选的是海棠和田茶,它们的特点是耐干旱,成活率高,绿化景观效果也很好。”刘永存介绍说。为了保证苗木的美观效果和成活率,龙园旅游区事先安排工作人员标记了株距,并在现场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大家。
“因为此次植树活动参与的人员多数是孩子和家长,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专门请了专业的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刘永存介绍,此次参加活动的人多数来自小学和各种培训机构,安全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为此,龙园景区协调了专业的安保人员帮忙维持路面秩序和大家的安全。
据了解,今年的植树活动共有11300个家长和孩子参与,栽植海棠、田茶等苗木20000余棵。“据我所知,在临沂范围内,这次植树活动的规模是最大的,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刘永存介绍,让孩子们参与植树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孩子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为沂蒙蓝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媒体报道显示,近几年全民植树热情高涨,对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有些单位或团体的“绿化活动”大张旗鼓,但活动有余、绿化不足,挂横幅、拍合照热热闹闹,挖坑种树浮皮潦草,有了痕迹就算完事;有的则把植树纯粹当成了“春游”,郊游野餐不亦乐乎,至于种下的树苗能不能成活,就不在考虑之列了。如此种种,不仅造成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浪费,也违背了植树绿化的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模式。比如“互联网+植树”渐受热捧,“线上认养、线下挂牌、养护”的创意,既回应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支持绿化的热情,又实现了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极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还有“认种认建绿地”“认护认养古树名木”“购买森林碳汇”等,既拓宽了社会参与植树造林的渠道,又极大补充了树木维护的资金来源,让各方面资源都得到优化配置。当然,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选择何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草木多一些,让周围的绿色多一些。
谈到“年年种树不见林”的问题,刘永存表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龙园旅游区专门安排园林部的工作人员在每次植树活动结束后,对所栽种的苗木进行检查,对栽种不得当的进行整理、扶正,有的确实影响以后成活的,就重新栽植。除了这些,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对苗木浇水、除虫、查漏补缺等。“我们这边苗木的成活率一般都在95%以上。”刘永存指着滨河沿岸十几万平方米的栽种面积说,龙园旅游区自2015年开始主办大型植树活动到现在,所栽种的苗木基本都能成活。
采写/网易山东 张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