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看大戏,很高兴。”2月22日下午,花官镇闫家村群众文化广场上精彩的吕剧演出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欣赏。闫家村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趟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闫家路径”。
传承文明,演出服放进村史馆
以前的闫家村,村内15条小巷畅通的街道仅有一条,房屋破旧杂草丛生,村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党建、文化大院建成、生态化群众文化广场峻工、村史馆落成,闫家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书香之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现正在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除了闫家村在村庄面貌上做出的努力外,还有重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功劳。在村两委的努力下,闫家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形成了自身特色,走在了其它村庄前列。
走进闫家村,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村史馆了:古朴的造型、映入眼帘的“忠厚传家”四个大字,无一不在诉说着闫家村的历史。村史馆里陈列的都是老物件,都是村民以前的生产生活工具,还有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闫家村的历史。闫家村秧歌队有着悠久的传统,赵文东带领村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后,不仅重新组织起了秧歌队,还把秧歌队曾经演出时的服装放进了村史馆。
“没事就来文化广场,下棋、打球、健身、看演出,村里人有了玩的地方。”正在广场上看演出的闫大爷由衷地为闫家村的变化感到高兴。
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自踏进闫家村,赵文东就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分子,被选为村支部书记以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干了两件深得民心的事情:一是2018年第一次利用4-5天的时间精确地把每户的麦田量了一遍;二是在组织2018年度的春节文艺汇演、巡演过程中,分工不分家,全额到场一个不拉。现在的闫家村班子被镇党委大会说、小会提,已经是村班子的模范代表。
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闫家村充分发挥了党员和群众代表的作用。如今,闫家村实现了党员、群众代表队伍的由软到硬。赵文东入村以来正赶上一次党员会,会上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其他党员见势要走,他赶紧把人劝了回来,又促成开成了这次会,形成了决议。这以后,他多次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外出到大王西里、稻庄南塔村参观;又到刘集宣言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去洗礼,重温入党誓言,让每名党员从心底扪心自问一下,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触动了心底那根弦,让他们触动很大。
回来后,闫家村村两委班子借势利导,发起“我是党员我带头,我为乡村做贡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在各项活动中,首先签协议的是党员,首先捐款的是党员。群众由不信任到观望再到自觉行动,这与党员的示范作用密不可分。
在发挥党员作用的同时,闫家村也注意发挥群众代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以前,群众代表由可有可无、不开一次会,现在村里超过1000元以上的开支及重大项目的上马、评选先进、节日走访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必开群众代表大会来决议。村两委充分采纳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发挥群众代表带动作用,让群众代表现身说教,群众做群众的工作事半功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村两委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同时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闫家村趟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闫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