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多肉植物凭借着它迷你的身材、肉肉的长相赢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忽然之间就红透了大江南北,出现了不少的“多肉玩家”“多肉粉”。
但与他们相比,最开心的要属多肉卖家了。前景好,种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也有不少人从中发现商机,牢牢抓住互联网的惠利,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在网上卖到全国各地。
说起我市电商上的多肉创业者,不仅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村小伙甚至50多的农民大叔.....互联网的世界便是这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用性情、奋斗、梦想,让更多人有了更多的创业选择。小编找到了三位多肉“弄潮儿”,看他们的故事,让农产品在网上实现了“出村”和“进城”,找找他们在电商创业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
“三无”青年郭家丰的电商逆袭人生路
对于初中文化毕业的郭家丰,创业更显得艰难,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资金来源,身为一名“三无”农村青年,却做到了。他做到了从无到有、从负债到年入百万。当大家都去向他“取经”,询问他成功的捷径之时,郭家丰淡淡一笑:“捷径?没有什么捷径,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一开始,郭家丰四处打听哪里有多肉培训班,也每天在网上查阅多肉植物的这些知识,以丰富自己对多肉这方面的空白。经过近1个月的学习、摸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回到郭楼村。
郭家丰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经营的丰丰多肉园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超过百万,其中70%在网上销售,生意越来越红火,成为了青岗集镇郭楼村村子里的骄傲。
“时尚农民”于振杰创造“多肉神话”
于振杰在网上开了一家多肉植物店,被邻里称为“时尚农民”,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诚信经营,他的多肉植物大棚面积6亩,约2000个品种。一个网店一年几十多万的线上交易额,对于从事多肉植物这些“小本生意”销售的店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
“现在是线上、线下销量各占一半,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三、四十万左右,而且多肉的效益是大棚蔬菜100倍以上。”于振杰说。
“我们并不是交易完成之后就不管了,其实很多人只是觉得多肉好看买来装饰,对多肉养殖并不是很懂,所以后期大家有问题问我们,我们都会积极帮忙解答,帮助大家把多肉养的更好。”于振杰的儿子说。
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于振杰知道,他还需要汲取知识,增加营养,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多肉植物这个行业在互联网上做大做强。
90后陈陆:网上创业卖多肉,要做农业“弄潮儿”
90后巨野陈陆进入了“电商”这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带着一知半解和对未来无限的期待踏上了新征程。从一个门外汉,到如今的多肉种植“专家”,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陈陆说,种植多肉的好处就在于多肉可以繁殖,属于一次性投资。在实践中得结论,陈陆的种植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为了增加收入成本,在创建基地的同时,陈陆又将自己的销售渠道搬到网上,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店铺。随着效益的逐渐提高,陈陆也有了再投入的资金,又将棚内的多肉品种扩展到七十余种。
“网店相关设施、物流配送等平台都已建设完善,我们只需专心做好种植就可以了,很方便很省心。”提到电商平台,陈陆满是感激。“网售多肉采用多层包装,对于较远的省份,又增加了一个泡沫保温包装盒,让多肉到达买家手中时仍然保持最佳状态。除此之外,我们还为买家免费提供自己调配的营养土种植盆,还会为买家提供多肉种植方法手册。”关于相关配套服务,陈陆非常看重。
走对了方向,用心去经营,这条多肉创业路就容易出成效。对于未来,陈陆也有新的打算,继续扩大规模,争取今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