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陪若曦写作业。
10日,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郯城团志愿者陈辉,像往常一样带着礼物,来到红花镇9岁贫困女孩若曦(化名)的家,看望若曦和爷爷奶奶。从去年起,这样的看望一周一次,陈辉坚持了半年多,风雨无阻。
若曦不到一岁时爸爸车祸亡故,不久妈妈改嫁,极少再有联系,若曦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72岁还得过脑梗的爷爷在村里扫大街,62岁的奶奶在附近打零工,二老虽拼尽全力,经济上仍捉襟见肘,只能勉强照顾着若曦的衣食。
让人庆幸的是,志愿者陈辉的出现,正在改变着若曦的生活。陈辉是郯城县的一名个体户,2017年,他在妻子刘秋梅的带动下,加入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郯城团。去年7月,他开始结对帮扶若曦。
陈辉还记得第一次去看若曦时的情景,她低着头站在角落,一句话也不说。前些年,爷爷奶奶为了外出干活养家,只能把若曦锁在家里。若曦在孤独中长大,导致性格孤僻。若曦的老师高会龙也反映,若曦学习成绩很好,就是不太合群,课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
父母之爱缺失带给孩子的心灵创伤,比缺衣少食更可怕。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陈辉,把帮扶重点放在了“陪伴”上。每周一次的看望,陈辉定义为陪伴,陪着写作业,陪着过生日,陪着去旅游……
陪伴的力量是巨大的。陈辉说自己从来没有刻意要求若曦多和别人说话、交流,但就是这么一周周地陪下来,若曦的状态渐渐有了变化。在村里,她有几个小伙伴了;在学校里,课间玩游戏的孩子堆里,也不时能看到若曦了。更让陈辉高兴地是,这几次他只要一去,若曦会笑着喊“叔叔”了。9岁孩子原本该有的活泼、顽皮渐渐回归。
孩子对陈辉的这种信任和依赖,让陈辉找到了志愿者的价值所在。妻子刘秋梅在8年前就做义工,后来当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的志愿者。之前忙工作的陈辉只知道妻子在做好事,却并没有深刻理解做好事的意义。直到自己当了志愿者,在一次次的走访、帮扶中,才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幸福和有成就感的事情。
“若曦没有爸爸,我和妻子会尽全力给若曦一个家,帮她补上缺失的这块亲情。”陈辉说,今后他会当好若曦的“爸爸”,一直陪伴若曦成长。
鲁南商报记者 张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