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大代表、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杜海霞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基层教育投入,农村学校也建了教学楼、配备了教学器材,硬件建设得到了普遍提高,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但基层教师困乏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些先进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基层教师困乏的原因是:在当今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很多高校生在报考师范岗位时抱有“骑驴找马”的心态,这些大学生对教育事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热爱,假如有更好的岗位和机会出现时,便想方设法脱离农村任教的学校。教师资源的流失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大部分农村教师都住在市里或县里,路途遥远,到农村任教感觉很不方便,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现阶段,虽然有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驾护航,基础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失学逃学的现象基本没有,但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了乡村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农村家庭最关注的问题。
对此,我提两点建议:一是降低师范院校毕业生回家乡任教的就业门槛,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给回乡任教的毕业生铺路搭桥,这样有利于稳定教师资源,留住专业人才,优化教师队伍,从而直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困乏的现象;二是靠优惠政策带动中学在校生报考师范类高校,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宣传,鼓励本地优秀生源积极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秀接班人贡献聪明才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困乏,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