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宝与同事们一起在田间检查小麦生长状况
及时发现病情,登记治疗
由于近期正是春季灌溉时间,他们一回到单位就开会标记每天的进程
骑着电动三轮车,穿着加厚的军大衣,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土壤有些干燥,需要浇一遍水。暂时没有发现金针虫……”3月6日上午,在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王芽子村,何石宝俯身仔细查看麦苗墒情,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1990年出生的何石宝看上去有些消瘦,甚至略显单薄,但是黑镜框后的眼睛却炯炯有神,谈起农田的管理滔滔不绝。何石宝,湖南永州人,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平原县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原鲁望”)农场场长,管理着近3000亩的小麦。
像何石宝一样,另外几名“农场主”也有较高的学历。许幸,何石宝的妻子,山西农业大学的本科生;杨春雷和对象卜璐璐都是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何石宝、许幸、杨春雷三名90后“农场主”管理着共计13000余亩的小麦。卜璐璐在平原鲁望研究中心工作,负责设计农场布局、项目申报以及涉农政策研究等等。两对夫妻,既是同事,又是好友,还是人才公寓的对门邻居。
每日清晨,何石宝和同事们或开皮卡或骑电动车,赶赴各自的农场。何石宝管理较远的两个村张麻庄村和王芽子村,骑电动车需要20分钟。通常,他们都会按着对角线的方式走在麦田里,了解小麦的长势,记录实验的数据,以便第二年随时调整水、肥。每天在户外工作接近10个小时,步行超过2万步。
提起放弃大城市的优质生活来到农村当农民这个话题,何石宝显得有点拘谨。他说,小时候,他对土地有着一种执着的偏爱。每逢写完作业,当母亲嘱咐他多看书,多学习的时候,他就悄悄地跑到地里,帮着父母修剪果树,嫁接新品种等等。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他在课堂上听老师提到最多的省份就是山东,在他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山东是农业大省,更是农业强省。他一直想到山东看看,成为管理万亩土地的“农场主”,用自己所学创业,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老乡们走上致富路。
机会来了。2018年6月份,已在山西运城一家大型农场工作一年的何石宝,得知鲁望集团正在招聘农业人才。在和鲁望一名副总聊天中,他深深地被集团的远景规划所折服,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他敏锐地感觉到,他的梦想有可能在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现。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山东。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鲁望集团先后引进选派包含4名农学博士、8名农学硕士的30人创业团队来到平原。未来,他们将利用多年的时间,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地力,为高效规模种植农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