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近年内非常火,推进5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曾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而智慧城市建设亦成为“一带一路”关键词之一。
2018年12月22日、23日两天,清华大学举行了优秀董事长清华研修班,由著名经济学家陈湛匀教授在清华大学演讲《国际地缘经济商业机会和资本实战法》,阐述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思路和企业发展新机遇,他的具体观点如下:
近来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再全球化进程。其实相关理论也证实了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的规律。比如:H-O理论,它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是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H-O-S理论是H-O理论的延申,它认为即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H-O-S理论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国际贸易可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陈湛匀教授指出中国企业应积极地发挥自己那些具有丰裕度要素方面的优势,拥抱世界,走向国际市场,寻找价值洼地;有的传统行业在国内的市场趋于饱和,但对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需要积极开拓这方面的国际市场,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和拉动沿线国家、地区FDI增长的重要引擎,现在正是到了发挥中国贸易投资多元化、自由化、便利化的有利时机,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扶持下,有利于中国企业与其要素丰裕度互补国家实现资源对接,深化互利合作,提升科研技术的发展水平,取得共赢发展。
陈湛匀教授
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数字信息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丝绸之路”的提出与实施,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热情也不断高涨,这不仅是中国信息基础设施企业“走出去”的福音,更为智慧城市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政府在建筑行业也提出并大力倡导了智慧工地的推广应用,因此智慧工地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施工一线作业过程的深度融合,对施工一系列管理过程进行升级改造,从建筑施工的第一步开始就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智慧工地在加快传统建筑施工产业信息化改造,推进其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中表现出的根基性作用,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现代化的建设方向注入了十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