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近几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凝心聚力谋发展、持之以恒抓作风,立“明规矩”、破“潜规则”,书写了从严治党的时代答卷。截至2017年,超百名省部级高官因涉嫌腐败而“落马”,数十万名的党员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查。
“一以贯之”的从严治党,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刹不住的歪风,党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1月调查显示,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3.1%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由此可见,从严治党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领导干部更不能仅限于底线标准。“三严三实”,显然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传递出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的殷切期盼。
“严”是做人的核心,“实”是干事的根本。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首次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和弘扬好的作风提供了遵循。只有坚持践行“三严三实”,既保持力度、又保持韧劲,从严治党才能不断进入新境界。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因而,党员干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恪守党纪国法、强化责任担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让“严实”成为履责的重要标尺。否则,就可能步入歧途而不知。(文/汤小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