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人生已过半百,毅然选择去遥远的新疆支教,需要克服水土不服、思乡、语言障碍等重重困难,但她却说,我想用这两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她就是龙口一中东校教师李秀梅。
去年8月,李秀梅告别龙口,飞抵新疆喀什英吉沙县,成为我市唯一一名远赴新疆支教的老师。
今年1月14日,李秀梅回乡与家人团聚,接受了记者采访。短短5个月,李秀梅黑了,瘦了,却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李秀梅(前排左三)和学生在一起
52岁,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
李秀梅祖籍山东济宁,从小在黑龙江长大。1992年,李秀梅来到龙口,成了北马中学一名教师。2006年,调入龙口一中东校,在赴新疆支教前,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
或许是小时候的成长经历,练就了她乐观、爽朗、敢闯的性格。所以,去年6月,在看到学校教师群里发布的一则关于《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实施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和选派援青教师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李秀梅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报名援疆。
“很多人都问我,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跟年轻人凑什么热闹?”李秀梅说,她援疆支教的决定曾经一度在她的圈子里引起热议,但她很清楚,自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是认真的,虽然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仍然希望发挥余热,到祖国的大西北,把热情和爱奉献给那里的孩子们。最终,家人和朋友都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她。
就这样,李秀梅成为我省首批援疆援藏万名教师中的一员,此次烟台地区一共6名教师参与其中,李秀梅是龙口唯一一名远赴新疆支教的老师。
李秀梅在备课
一路西行,一天吃了5顿饭
去年8月17日,李秀梅收拾行囊,告别家人,踏上了去新疆支教的旅途。一路西行4800多公里,辗转十多个小时,来到了新疆喀什。“越往西走,日落越晚,那天吃了5顿饭。”李秀梅笑着说。在这里,他们接受了当地对新来援疆教师为期三天的培训和心理疏导等课程。
随后,他们前往英吉沙县。英吉沙,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是南疆八大重镇之一,总面积3425平方公里。这里属于大陆性温暖带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多风,降水少。李秀梅将在这里的一所由山东援建的鲁英中学开启两年的支教生涯,主要教学任务是高二三个文科班的地理课。
到达英吉沙县后,他们在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到住处安顿下来。“我住在这个县郊外的怡心园小区,是一间50平米的单身公寓,卧室、厨、卫一应俱全,布置得很温馨。”李秀梅说。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同胞、让人垂涎的特色美食……然而,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李秀梅就因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肠胃炎,还起了满身红包,但这并没有影响李秀梅工作。由于这里学生用的课本是人教版,不同于山东学生用的鲁教版,有些选材完全不一样,需要从头备课。李秀梅一边积极输液治疗,一边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难得的休闲时光
最忙的时候,一周上30节课
8月31日,李秀梅正式走进鲁英中学。“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我就以这次从山东到新疆一路的见闻为线索,串讲了很多地理知识点,包括东西部地区气候的不同、昼夜温差、光照时间、时差、风土人情等等。”李秀梅说。
然而,李秀梅很快发现,跟学生交流是个难题。因为这里全是维吾尔族学生,国语基础薄弱,有时候一个知识点,李秀梅要讲好几遍,甚至要向外延伸讲好多,学生才能听懂。从那以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每次备课,她都另外制作一个PPT课件,将一些知识点做成动画,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她常常教育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多读书,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大脑,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鲁英中学是寄宿学校,学生每上两周课休假两天。在校期间,学生每周除了周一早上参加升国旗仪式,周二到周日都有早读课,主要是朗读课文、诗词等,以提高国语水平。李秀梅虽是地理老师,但也要带班早读,同时还和一名来自德州的援疆教师承担起给当地老师上早读的重任。“其他老师都是隔天带学生的早读课,我俩是每天不间断,一天带学生,一天给老师上课。”李秀梅说。
学校距离宿舍有三公里远,喀什的日出比山东晚3个小时,每天早上8点多,天还不亮,李秀梅便早早起床,简单做点早餐吃完就骑车赶往学校。晚上回家,除了备课,李秀梅还要温习第二天早读的内容。“有些文言文、诗词需要提前看看、念念,把生僻字词的发音、释义做一下批注,第二天好讲给大家听。”她说。
有段时间,李秀梅还帮忙带高三的地理课,一周加起来要上30节课,远远大于在龙口时的工作量。周末的时候,她会去赶大巴扎(赶集),买一些菜、肉和水果、干果,她吃不惯新疆的饭菜,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她全票当选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李秀梅还承担了很多其他工作。学校开运动会,领导讲话、方队解说词,她负责出稿;孔子像揭幕仪式,从写策划方案到活动开展、现场主持,她全程参与;广播组中午的朗读,她也积极参加……这些,都是李秀梅在龙口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在鲁英中学,她用心地一点一滴摸索,做得有声有色,在尽情挥洒着自己热情的同时,她的潜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有人问我想家吗?我说不想,因为没有时间想。但是一空下来,我会往家打个电话或者跟家人视频聊天,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很好,让他们放心。”李秀梅说。短短5个月,李秀梅瘦了6斤,但是收获特别大——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提高,国语说得越来越流利,字也写得越来越端正,更重要的,她和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课间的时候,学生们会拉着她,教她跳新疆舞。有一次开联欢会,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们选最喜欢的老师,李秀梅全票当选。
对此,李秀梅说,来到新疆,她代表的是龙口乃至山东教师的形象。做这么多不为别的,希望能够发挥传帮带作用,用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他们的教育教学搞上去。两年后,能够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老师、无愧于各级领导、无愧于这片土地,用实际行动在鲁英中学写下精彩的一笔,便是对得起自己选择支教这份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