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伊巍
通讯员 蒋晓楠 报道
晨报淄博2月14日讯 近日,临淄区一名7旬老人吃年糕时,误将枣核吞了下去。为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老人吞咽馒头,试图将枣核咽下去,然而却加重了病情。
“才吃了两口年糕,就不小心把枣核吞下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73岁了。春节前夕,孩子给他送了些年糕。大年初一中午,他把年糕拿出来热了一下。吃到第二口时,感到咽喉刺痛,他意识到自己误吞了枣核。王先生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便吃了好多口馒头,想把枣核咽下去,但枣核却卡在喉咙处不动,而且喉咙的刺痛感也加重。第二天,老人感觉咽喉的疼痛越来越剧烈,无法进食,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临淄区人民医院。很快,医生将卡在老人食道处的枣核取了出来。
临淄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马国伟告诉记者,每年春节、端午都是误吞枣核的高发期。民间流传着“躲得过初一,躲不过端午”的说法。因为年糕和粽子是春节和端午节常见的食品,这两样食品都有枣。老人因为上了年纪,咀嚼能力较差,尤其是戴假牙的老年人,很容易误吞枣核。据其介绍,春节期间他一共接诊了8例误吞异物的患者,其中七例都是误吞枣核。枣核尖端比较锋利,很容易划伤食道。有些患者往往吞咽了枣核后不立即就诊,用土办法治疗,反而加重病情。
马国伟提醒市民,在吃带刺、带骨头的食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就餐时切忌大声说话、大笑、狼吞虎咽,一旦发生吞食异物,不要用吞咽馒头等方式来消除异物。因为食管周围有大血管、心脏、肺脏等器官和组织,异物一旦划破大动脉,可能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所以一旦发生异物卡喉,千万不能等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