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村土地富含有机质,通气疏松,被称为“海绵田”,适合栽植苹果。 近几年,新立村大力推广苹果新种植技术,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作指导,实现了苹果新产业、新业态。连续举办了两届苹果采摘节,让旅行社和游客参与进来,乡村旅游得到发展,苹果也卖了出去。为提高苹果产品附加值,打造独具特色的苹果文化,他们建起了苹果文化体验中心。内有苹果工艺品店、苹果展销中心、苹果饮吧等,收集了各式各样的与苹果相关的工艺品。
传统手艺与电商渠道的有机融合助力增收
“同样是靠山吃山,咱现在吃法不一样了。我们成立了电商中心,注册了‘新立苹果’、‘七彩煎饼’等农产品商标,通过电商等手段,销售大量苹果、七彩煎饼及其他土特产品。”黄树贞说,新立村还曾邀请“网红”主播来村里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售卖优质苹果、七彩煎饼等农产品,搭建起了农户与网络吃货之间的桥梁。黄树贞骄傲地说:“4个小时里,累计观看量高达近10万人,网友们纷纷发弹幕询问新立村苹果、七彩煎饼等的口感、价格等,并不断通过‘边看边买’电商功能网络扫货。”
沂蒙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有关煎饼的传说,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在以前的沂蒙山区,姑娘出嫁前都得早早学着烙煎饼,婆家要看手艺的。现在,每名沂蒙游子离家行囊中必备物品之一便是煎饼,由高粱摊制的薄如纸的煎饼寄托着游子淡淡的乡愁,新立村将这份乡愁化身为“七彩煎饼”,乘着电商的翅膀销往全国。
烙煎饼有着复杂的工艺制作过程。七彩煎饼由玉米、高粱等天然谷物用石磨磨成糊,再加入苹果、火龙果等,然后用纯手工烙制而成,兼具香、甜、脆、味美。新立村煎饼馆里手法娴熟的煎饼工,拿着刮子在鏊子上带动面团飞舞,没有停顿,没有犹豫,一气呵成。“普通煎饼一斤只有5-6个,我们的七彩煎饼1斤则有8-9个,充分体现了七彩煎饼薄如纸和我们煎饼工手艺的纯熟。一名煎饼工平均每天能烙20斤煎饼。”黄树贞说,七彩煎饼的年总产量为45937.5斤,年收入46万元,从另一层面来说,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的一种传承。
(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郑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