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莒县朱家葛湖村朱凤友:旧时光里的老手艺人)
以前在农村,有很多会这样手艺那样手艺的民间手艺人,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都是靠这些人手工一点一点制作出来的,如今会这些手艺的人还真不算多了。今天咱一块去认识一位家住莒县陵阳镇朱家葛湖村的老人朱凤友,他会一门现在几乎失传的老手艺:编蒲墩,编出来的蒲墩从来不卖,谁要是喜欢,就去和老人拉拉呱,说不定老人就送你一个了。
这是一个普通冬日的午后,暖暖的日光透过门框,轻轻浅浅的洒进了朱凤友老人朴实简单的农家小屋里,猫咪慵懒的趴在沙发一侧,并不怕人。朱凤友正靠墙低头坐着,手里忙活着,他正在编的正是这种名叫蒲墩的坐垫。
蒲墩,过去在农村是一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圆形坐垫,是用香蒲草或者麦秸以及玉米皮等编织而成,洗衣服、干农活时坐在上面,非常实用。现在随着塑料板凳的出现,这种蒲墩已经很少见到了。朱凤友说,他编织的这些蒲墩都送人了,从来不卖。自己的儿女、亲戚、邻居、朋友,不管谁要他都给,看到人们喜欢坐他编织的蒲墩,他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
朱凤友年轻的时候,就会用藤条编织粪筐、粪蒌等农具,这些手艺都是自学,看看别人做多了,自己就学会了。
朱焕彬是朱凤友“一个门里”的后辈,他跟记者说,朱凤友这个长辈可是不简单,从年轻的时候不仅地里干活是一把好手,最厉害的就是没有他不会做的手工活,爱好广泛,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这日子过得可算是有滋有味。
现在老人年纪大了,做手工活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频繁,就是闲来无事,趁着天色好的时候编编蒲墩。编活编累了,搭上二郎腿,和乡亲对头唱唱民间小调,倒也乐在其中。
每次家中来人做客,老人就放下手里的活,和别人拉家常。别看老人已经88岁高龄,但是眼不花、耳不聋,早年的旧事记得特别清晰,冬日里闲暇时,大家伙都爱来老人家里坐坐,听他说“段子”。
老人家里还存着一些前几年编出来的盖垫儿、竹筐、手提包,都已经被时光浸染出一层岁月的痕迹。这些老的民间手工艺人如今已经越来越难以寻觅,他们手工做出来的活络也是越来越少,只有这些筐筐篓篓见证着曾经的旧时光。
看着这一屋、一老、一猫,欣赏着这快失传了的老手艺,听听老人时不时来上一曲民间小调子,其实还挺别有一番韵味,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因为有这些喜欢做的事情,每一天也都过得很充实,也许面临失传的并不仅仅是一些老手艺,而是我们每个人可以静下心来热爱一样事物的心态。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份恬静淡然的心情,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