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二季正在央视热播
从临沂出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
也将登台
节目有一个固定环节,
每位国宝守护人在最后都会对着镜头郑重宣誓,
我是XXX,我志愿守护XXX国宝
守护国宝,历史历史。
每当看到这个片段
心中都会升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国家宝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唤起大家对国宝的重视和守护之心。
可近日,有一件事
引发两岸众多网民的强烈愤慨。
东京国立博物馆网站截图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东京博物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而把颜真卿《祭侄文稿》借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正是台北故宫博物馆。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微博人文艺术大V@苏耷水 质疑道,“《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了,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下这么个遗迹。这种东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的吗?”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樊波成向记者总结道,颜真卿《祭侄文稿》差不多可以说是唐代书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迹、无法复制,属于即便颜真卿“复活”,也写不出的那种,因为书中带着真情、悲愤,和他平时的字大不相同。北宋书法家米芾等都是颜鲁公的“粉丝”、“迷弟”,而颜真卿的东西除了文物价值、艺术价值、鉴定价值,还有精气神价值。
除了文物所蕴含的“气节”与历史转折意义,此次出借之所以令众多网民气愤不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文物保护。粗略算来,《祭侄文稿》面世已近1400年,可谓展一次伤一次。
一般而言,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览或是具体展览规格的文物。例如,根据中国大陆规定,元代以前的书画、丝作品都被禁止出国(境)展览。
《祭侄文稿》,
到底有何非凡之处?
当之无愧的国宝
“天下三大行书”排名第二。
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诗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乃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在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已不存于世的情况下,这幅真迹作品可称天下行书之最。
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带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出任常山郡太守,坚守在战火第一线。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导致城破,颜杲卿父子宁死不降,先是儿子颜季明被杀,后来,颜杲卿也被处死,颜氏一门30多人被杀。颜真卿派人寻亲人尸首,最后找到侄儿头颅,悲痛写下“祭侄文稿”。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字字泣血,铁骨铮铮”
颜真卿《祭侄文稿》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局部
时间回到大唐天宝年间,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盛世在此戛然而止。戍守在今天北京一代的安禄山起兵叛乱,一路南下,迅速占领唐东都洛阳。镇守常山也就是今天石家庄正定县的颜杲卿与镇守平原也就是今天德州平原县的颜真卿兄弟,率先起兵抵抗,打通了通往太原的要道,太原守将王承业窃取颜杲卿的军功向皇帝请赏,却又拒不出兵,坐看常山城破。颜季明被叛军斩杀,颜杲卿被安禄山割去舌头后依然吼声不绝,最终被肢解而死。颜杲卿的一家三十余口以及其他守将全部被虐杀。
安史之乱
两年后,颜真卿派人寻找兄长一家的遗骸,只找到了颜季明的头骨。家仇国难齐上心头,五十几岁的颜真卿痛哭失声,为侄子季明写下祭文,这就是《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
又过了26年,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前往敌营宣诏,最终被叛军缢杀。谥号“文忠”。
真卿故里——临沂
颜真卿是少有的与王羲之并驾齐驱的旷代大师。临沂,不仅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也是颜真卿的故里。王羲之出身名门琅琊王氏,颜真卿则出身家学渊源的琅琊颜氏,这一家族在历史上也是名流辈出,如与谢灵运齐名的南朝诗人颜延之,著有传世经典《颜氏家训》的文学家颜之推。
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记述颜盛“始自鲁,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颜真卿姑母之孙殷亮在《颜鲁公行状》中记述颜盛“葬临沂县西七里”。
琅琊颜氏祖茔——颜林
▲ 乾隆皇帝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帖
《颜氏家庙碑》原石(局部)
《多宝塔碑》 局部
费县作为颜真卿故里,为纪念颜真卿,弘扬颜真卿的忠烈爱国精神,展示其独特的书法艺术,费县人民政府主持修建了颜真卿公园。公园包含文化主题区、文化纪念区和休闲娱乐区三个功能分区,主要建筑有科技馆、城市展览馆、鲁公阁、颜真卿纪念馆、文化会馆、书法广场、船坊等。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看到这里,
你或许会明白,
颜真卿不仅是伟大的书法家,
正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一样,
他的忠烈精神和爱国情怀已在
国人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他的《祭侄文稿》更代表了一种精神气节,
是象征中国人骨气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