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坚持“献血”成为习惯
“献血不仅是对他人的无偿帮助,还使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一媒介联系起来,最直接地给予他人力量。”今年35岁的刘刚是一名保险业务员,长期的从业习惯,使他在生活中拥有更强的风险意识,也更乐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自2012年开始,刘刚受身边朋友的鼓励尝试参与无偿献血,没想到一坚持便是七年。“拿到第一本献血证时,心里觉得光荣极了,连续几天整个人都精神百倍。”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用于采血的大针头时自己心里直打鼓,但好在工作人员都非常亲切,让他不仅很快打消了顾虑,更是喜欢上了这个正能量满满的地方。
每隔半年献一次全血,每两三个月献一次成分血,慢慢地,无偿献血成为刘刚的一种生活习惯。“既然可以帮助到别人,又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干嘛不献呢。”他说,为了给予他人更及时的帮助,平时只要得知市中心血站有“O型血”的需要,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时间长了即使收不到用血通知,他也会主动致电询问。
有一次,刘刚在市中心血站献血时,遇到一位前来取血的患者家属,听说对方需要的是“RH阴性血”,工作人员们瞬间显得紧张起来,他这才知道“RH阴性血”的稀缺性,不免也为对方捏了一把冷汗。“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我们都能献出一点给遇到危急的人,自己的生命也会变得更有意义。”他说。正因此,每当收到血站发来的血液采用通知,他都打心底里高兴。
在某种角度上,刘刚认为,无偿献血与自己所从事的保险行业如出一辙,都是在有能力时对资源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他说:“我现在也在储蓄自己的爱心,希望在我和家人需要时也能有人伸出援手。”多年来,他的母亲从对无偿献血一知半解到如今为儿子的善举自豪,朋友们从心有疑虑的询问到主动参与,这些身边人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态度转变均饱含了刘刚春风化雨般的影响。
他向记者表示,他将更加自律地要求自己,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将无偿献血事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