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吉安,竹荪曾经是养在深山、鲜有人知的“雪裙仙子”,现在,它成了当地农户的致富来源。将竹荪带出大山的是曾经的大学生村官、现在的新农人胡华铭,他通过在淘宝开网店,带火了井冈山竹荪。
年货节期间,小胡的竹荪4天卖出近30万,成为竹荪销量全网最一的店铺。据统计,截至目前,小胡的竹荪累计销售金额2000余万元,最高年销售额超过600万,成为淘宝竹荪第一人,带动了吉安近千农户开启致富路。
养在深山无人识,“雪裙仙子”难觅销路
据传,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僧竺蕈”,慈禧动用三千官兵,费时九月,得到三斤。所谓“僧竺蕈”,就是长裙竹荪,它有着洁白的纱裙从菌盖向下铺开,也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
慈禧当年苦苦寻觅的竹荪,如今人们轻点鼠标便可一键获得。在淘宝上,各地竹荪琳琅满目,仅井冈山竹荪就有上百个卖家在销售。而在五年之前,这种被称为“宫廷贡品”的菌菇在网络上还鲜有踪影。
2013年,胡华铭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成为了家乡吉安市青原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记得,当时本地超市几乎没有竹荪出售,只有在几十公里外的井冈山景区,竹荪作为井冈山特产销售给游客,因为知名度不高,也少有游客问津。
而且竹荪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适宜存储在5——10摄氏度的环境中,温度不适会导致氧化、变黄,这更增加了它的销售难度。
事实上,竹荪营养丰富,被列为“草八珍”之一。胡华铭想推广竹荪种植,可因为找不到销路,竹荪的种植户在市场中非常被动,少有人种,“原来本地没人销售,外面的一两个老板来买,种植户没有还价的余地,是比较弱势、吃亏的,种植的人也很少。”
这种尴尬的情况不只发生在竹荪身上。吉安素有“竹林之海”之称,竹荪、笋干、百合等资源丰富,但销售渠道不畅成为制约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关键,“当时我用村官的身份跟很多没有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民聊,整体感觉很多人不愿意种是因为没有销售渠道,种了怕亏损,之前有过亏损的经验,不敢种。”
回到家乡的小胡,希望能够做些什么,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选择回到农村,正是因为对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他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也能帮助缩小家乡和外面世界的距离。
从女友资助2000元到淘宝竹荪第一店
2013年,网购已经成为不少人新的生活方式,这一年,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就突破350亿元。而在井冈山深处的村庄,网购还是个新鲜事物,那一年的胡华铭甚至还没有淘宝账号。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华铭听说有一位朋友在淘宝开店卖樟木用品,“女朋友的朋友的爸爸的朋友在做淘宝,非常偶然的机会,聊了一下觉得挺好的。他多的时候一天卖四五十单,少的时候二三十单,当时是我们的偶像了。”
在这位朋友的鼓励下,胡华铭尝试着注册了淘宝店,启动资金是女友资助的2000元钱。“当时我记得,跟我老婆一起做,用我岳父母的身份证开网店,他们都说这个东西别乱来,别犯罪了把我抓进去。当时大家对电商没这个概念。”
竹荪、花生油、百合、笋干,胡华铭小心翼翼地将井冈山盛产的土特产“上架”,成为淘宝店里的“宝贝”。最初的店铺非常简单,他用卡片相机、手机简单地拍几张图,上个链接就开始卖了。不像现在从主图、标题、包装、推广方方面面都要优化,“现在竞争对手更多,也更强。”
最初,店铺开张几十天一直没有订单,胡华铭心中忐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正是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和女友坚持着没有放弃。
转机发生在2014年。当年5月,淘宝特色中国活动来到江西,寻找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江西农特产品推向网友。胡华铭入驻了特色中国江西馆,成为商家之一。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默默无闻的店铺,在入驻“特色中国江西馆”当月就迎来了3000单订单,这个数字对当时的胡华铭来说是天文数字,当时,整个淘宝网上竹荪销量最高的店铺也不过月销1000份。而现在,小胡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月销16000多。
突如其来的订单让胡华铭措手不及,发货发了整整一周还没发完。“当时的客户体验,按照现在的标准基本上混不下去了,那时候物流普遍也慢,买个东西下单后要三四天到,当时发货就花了7—10天,收货时间半个月。
这次活动中,胡华铭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店以3天销售额20余万的成绩,成了江西馆开馆活动订单量和销售额的榜首。依托淘宝平台巨大的流量,胡华铭的井冈山竹荪被销往了全国各地,一下打开了市场。“还是依托于电商这么大的消费群体,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像线下开店这个产品就很难做。”
竹荪受到了消费者欢迎。此后,聚划算、双十一、双十二,只要淘宝有活动,胡华铭就主推竹荪。“你上了就会在很多地方展示,很多的顾客了解到,很多人就会买回去试一试,试了发现不错。”
这一年,胡华铭成为了淘宝上竹荪销量第一的店铺,此后至今,他一直保持着销量第一。
覆盖750个县域,淘宝的电商脱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