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张培
晨报淄博1月15日讯 淄川的王贻民从小师承武术大师高作霖练习孙膑拳,他于14年前开始自制训练器材,在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附近一处树林里建起“搏击馆”,组织拳友每天习武,义务推广中国武术。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今已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这根本阻挡不了王贻民习武的热情。他希望坚持每天练武的人越多越好,大家相互交流心得、切磋武艺,才能使自己进步。王贻民每天早、晚都去练武,并制作了很多训练器材供大家使用。
1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博路淄川杨寨村段,在路西侧的一处树林中,有4名男子正在练武。这里的树上挂着多个沙袋,在两棵树之间还拉起铁丝,设有一个移动拳靶,带头训练的正是王贻民。该处树林多棵树拴上了绳子,但每个栓绳处都垫上了毛毯。王贻民称,怕拴绳子将树勒坏。
说话间,王贻民将随身带的蓝牙音箱打开,播放出激情澎湃的音乐,他跟拳友们开始练孙膑拳。
王贻民说,自己今年54岁,与武术结缘还要从上小学时说起。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娱乐活动,最大的追求就是每天饭后能听评书《岳飞传》,由此王贻民对武林高手和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跟着大人赶集时,看到有书摊,就专挑武术入门的书来看,记住书上描绘的动作,回家后自己比划着练,后来便拜在武术大师高作霖门下学习孙膑拳。
“当年高大师的家在月庄,离我家不远。”王贻民说,这些在树林里练武的都是他的师兄弟,他们从十五六岁就在一起练武术,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以前他们在月庄村一处院落里练武,后来旧村改造,很难找到合适的练武场地,最后还是他发现了这个树林比较适合练武。
“大约从2005年开始,我第一个在这处树林里习武,用家里不用的棉布缝制了沙袋,用儿子玩坏的篮球包上布,做成移动拳靶,用废旧轮胎做墩子,练侧踢。”王贻民称,他练了一段时间,慢慢地其他拳友就陆续集中过来,大家凑在一起练武术,每天非常开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来这里练武的人都已年过五旬,习武时间近40年,都是从孙膑拳练起,后来开始练梅花拳、形意拳、太极剑、少林擒拿手及自由搏击等。他们在练武中收获健康和快乐,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习武行列,他们会义务传授武艺,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