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中对阿胶的定义是由马科动物驴的鲜皮或干燥皮经煎煮浓缩而成。阿胶在我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学经典——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把阿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益气”。然而近些年,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阿胶市场不断扩大,空前繁荣的同时,也让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阿胶行业乱象调查
1、2002年,《焦点访谈》中有一期节目主题是:马皮上面有文章,就报道了山东某企业使用马皮熬制阿胶;
2、2010年6月6日,《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报道,东阿县一家阿胶生产企业使用皮革下脚料、牛皮及其他动物皮生产劣质阿胶;
3、2015年12月,《中国食品报》报道,阿胶糕质量乱象——阿胶含量不标注,保质期五花八门;
4、2016年1月25日,新华社报道,《就那么多驴皮,哪来5000吨阿胶》直指市场上近四成阿胶造假;
5、2016年3月15日,媒体报道,北京某之名药企阿胶涉嫌造假,检测无驴的DNA成分;
6、2018年4月12日,新京报报道,记者卧底揭阿胶造假黑幕:牛皮胶边角料熬成知名品牌阿胶糕......
皮革下脚料生产阿胶
阿胶行业乱象分析
1、驴皮数量的日益减少
近年来,阿胶涨价频繁,已经算不上新鲜事。每次阿胶涨价,我们通过知名企业的涨价函总能看到一个缘由:驴皮数量的日益减少。
随着机械化农业的普及,毛驴的传统役用功能逐渐没落,相应的毛驴的数量在逐年减少。据国家畜牧统计年鉴显示,毛驴存栏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头,下滑到目前的600万头,并且还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下降。
驴皮作为生产阿胶的唯一原料,驴皮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价格上升。2000年时,一张驴皮的价格在20元左右,到2018年同样的一张驴皮已经上升到3000多元,价格翻了150倍之多。
而一张牛皮或马皮或者其他动物皮的价格也就在200-500元不等,近十倍的利润足以促使某些人使用劣质皮生产阿胶谋利了。
2、检验标准的滞后
《药典》对成品阿胶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理化指标,包括阿胶的水分、灰分、氨基酸、重金属含量等;其二是检验阿胶的动物源性指标。
但是对于后者,《药典》中的规定有些片面性。其中规定,在成品阿胶中检测出驴皮源成分,检测不出来牛皮源成分就可视为真阿胶。但是现在造假手段多样,一些不法厂商不再使用牛皮生产阿胶,而采用马皮、骡皮甚至猪皮、狗皮等,给了不法厂商可乘之机。
不过,据阿胶行业内权威人士透漏,不久之后,《药典》中将增加马皮源成分的检测标准,这应当是检测标准提升的一大步。
肃清行业乱象,DNA检测技术出台
东阿国胶堂是东阿县仅有的两家药字号阿胶生产企业之一,是世界中医联合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是中华总医药学会合理使用继续教育基地。
为了肃清行业乱象,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东阿国胶堂与2015年将DNA分子鉴定技术引入阿胶的生产质控,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在驴皮原料的筛选到胶汁中间体再到成品都使用DNA分子鉴定技术保证阿胶的“真”性。
DNA分子鉴定技术被广泛用于刑侦、遗传检验等领域,百姓们对它的其中一个应用应该特别熟悉即“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的原理就是DNA分子鉴定技术。而DNA技术在阿胶行业的应用就是在阿胶的生产过程中检测是否有其他动物的DNA成分,这样就可排除出一切杂皮基因,真正从源头保证纯驴皮生产。
东阿国胶堂应用DNA分子鉴定技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全过程:即从驴皮筛选到中间体再到成品,全程四次DNA检测,确保无差错;
全批次:即每一批都检测,无遗漏;
第三方:即检测试验由山东省农科院完成,更权威;
可查询:即消费者可以通过阿胶的生产批号查询到DNA检测报告,该报告由山东省农科院出具。
因此,东阿国胶堂阿胶也被称为是“DNA全检阿胶”。如今,东阿国胶堂阿胶深受消费者的信赖,被誉为是“中国DNA检测阿胶的缔造者与领导者”,且东阿国胶堂已经成功跻身行业前三甲。
“胶品即人品,做胶如做人”是东阿国胶堂一直在践行的企业价值观。东阿国胶堂始终相信,只有做好产品品质,打好企业建设的基石,才能建起百年企业的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