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小芹)昨天,您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东昌湖边的“小雪”刷屏?很多朋友都兴奋地说:“2019聊城首场雪终于来了!”但是,专家告诉我们,这并不是雪,而是雾凇。
气象专家介绍,若某地原来温度较低,地面各种物体的温度也就较低,遇到天气急遽变暖(温度急升10℃),有些地面物体却不能一下子变得和周围的空气一样暖,这时,在空气和这些物体之间便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温差,如果这时空气温度在0°C以下,便会在物体表面形成冰晶,它叫做“硬凇”。如果温度在0°C以上,便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形成类似于露的叫做“水凇”。其实这样的天气现象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冬天玻璃窗上的“窗花”和户外“呵气”白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10日凌晨聊城的那场‘小雪’,实际上是雾凇。”气象专家说。到了冬季,当地面环境温度整体较低时,在低层水汽充沛的条件下,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可能直接凝华成冰晶,附着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雾凇随风飘落在地面上,让人形成了雪的假象。
市民如何区分雾凇和雪呢?其实也很简单,雾凇现象发生的时候,大树浑身都被包裹着白色冰晶,也就是大树通体是白色的,而下雪时则只有树顶部的位置会积雪。
那为何看起来10日的“雪”集中在了古城及东昌湖附近呢?这是因为该区域水汽大,形成的雾凇比较多。
另外,气象专家说,聊城今冬还未有降雪不是因为气温不够低,而是因为水汽条件不够,只有达到一定的水汽条件才可能降雪。那聊城的雪啥时候来呢?那估计还得再等等!“未来一周内,聊城并没有明显的降水(雪)过程。”气象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