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房企拿地积极性 稳定市场预期
2018年,中国土地市场成交总体趋稳,溢价率、楼面地价等指标纷纷回落,地市退烧迹象明显。
中国指数研究院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总额为4177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2%。受各地调控政策持续深化影响,当年各城市土地市场底价成交频现,住宅类用地出让金占比降至81%。
从各级城市来看,2018年,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及出让金下滑,其中,深圳、北京出让金降幅较为明显,同比下滑45%和40%,仅上海入围同比涨幅前十;二线城市中,19个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同比走高,中西部城市为主力。各城市中,去年,杭州土地出让收入为2442.9亿元,同比增加11%,占据各城市出让金榜单首位,上海收金近1830亿元位列第二。去年,北海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涨幅最高,达396%。
从供应来看,数据显示,2018年,300个城市土地供应增加两成,二三线城市供应走高,带动成交量上扬。
从楼面地价来看,去年,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2159元,同比下滑11%。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3806元,同比下滑7%;商办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2291元,同比下滑5%。
再看溢价率,2018年,中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13%,较去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15%,较去年下降19个百分点;商办类用地平均溢价率8%,较去年下降5个百分点。
土地市场热度下降的另一标志是土地市场流拍情况显著增多。去年,随着土地市场的调控深入,部分城市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竞配建等土地出让条件严苛,房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楼市限购、限贷等调控城市范围增大,部分购房需求被抑制,销售增速放缓,房企回款压力较大;再加上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致使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流拍现象增多。
中指院分析称,在中央“房住不炒”指导思想下,去年各城市继续因城施策,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一方面增加土地供应力度,推出各类保障房用地,如北京、上海分别试点集体土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和租赁住房;另一方面,为保证市场活力,部分城市也出台一些微调政策,放宽土地出让条件。今年,部分城市或将陆续出台金融、房产、地产等层面的细则微调政策,保持房企拿地积极性,稳定市场预期。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75381遭美国投票否决 巴以局势决议草案未获安理会通过
- 228938多地12345回应健康码疑重现江湖
- 326329第三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东航
- 424628警方回应锁匠开锁被炸身亡未获赔偿
- 519222 江西南昌“1·8”20死19伤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618917第七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开幕 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七年居世界第二
- 716159西安警方通报“辅警称要查询网友个人信息”:已解除劳动合同
- 89751 交警海拔3600米执勤黑成包公脸
- 111606 江西南昌“1·8”20死19伤重
- 2499613岁男孩被同学打进ICU,国内顶级
- 32335又出故障?东航飞伦敦航班中途返回浦东
- 41805痛心!华人教授头部中枪身亡,目击者:
- 51769程序员每月只给自己留2000元生活费
- 61690青海小水电无序开发调查:10公里建7
- 71687遭美国投票否决 巴以局势决议草案未获
- 81103普京做了一个重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