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饼,有文字考证最早出自民国初年出版的《济南快览》记载:"以面作寸许厚,中径尺余之圆饼,烙而熟之,外焦黄而内细白,谓之锅饼。
锅饼是临沂的一大名吃。因饼形圆、像锅盖,俗称大锅饼。
兰山方城大锅饼,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做工独特,入口喷香,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美食。
方城镇的面食师傅,精工制做,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方城大锅饼。方城大锅饼延续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面,直接影响锅饼的“味”。
面要有引子,俗称“老面”。打锅饼的人有句俗语:“锅饼香不香,全靠引子帮”。
面压好后,分成一个锅饼大小的面团,擀成饼状,双手重叠搓出匀称的方格花,俗称“锅饼花”。
掌心朝上托起面坯,来个漂亮的空中翻,这是老师傅们的一手“绝活”
烙饼,决定着锅饼的“色”。拿根筷子,天女散花般戳些小孔,盖上盖顶,用文火烙制,约莫半小时左右,底面即成浅黄色。
锅饼趁热吃,外皮酥脆,麦香浓厚,越嚼越香,是方城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南来北往的客商只要路过,都要来买上一捆,打包带走。
掰一块锅饼,蘸上鸡汤,或者做一份热腾清气的烩锅饼,这种充满原创风格的古老方式,令人回味无穷。
锅饼在案板、锅炉的传递中,使它有个生命,让我们吃起来时感受到是那悠长的人情味。它层层叠叠,历经几百年传承不绝。方城大锅饼不仅仅是一道主食,已然成为方城人为之自豪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