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
百万沂水百姓翘首以盼!
关于撤县事宜,
近日,临沂市沂水县相关领导这样说。
▼
1
省委调研组到沂水县
召开征求意见专题调研座谈会
沂水县委书记、县长建议省委
在撤县设市方面给予沂水优先考虑
1月4日上午,省委调研组到沂水县召开征求意见专题调研座谈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张静,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生出席会议。
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在主持会议时说,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创新,干事创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很多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省委常委会的工作,完全符合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完全符合山东发展实际,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省委常委会立场坚定、政治过硬;思路明确、引领清晰;作风务实、敢于突破;严守纪律、风清气正。
薛峰建议省委常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支撑、进一步促进和谐、进一步激励作为。同时,加大对沂水撤县设市、创建5A级景区等工作的支持。
陈永生在汇报时说,省委调研组到基层开展征求意见专题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领导班子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重视基层、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议省委要强化乡村振兴政策支撑,夯实全面小康基石;坚持效果导向,更加注重“一次办好”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加大精文减会力度,创树实干为民之风;在撤县设市方面给予沂水优先考虑。
▼
2
撤县设市、高铁规划......
沂水县长向市委常委会提了这些建议
1月7日,市委专题调研组到沂水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并与部分人员进行个别访谈。
沂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生在汇报时指出,2018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带领常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和“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认真实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代“大美新”临沂建设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从严治党的引领作用、担当作为的引领作用和廉洁勤政的引领作用。
陈永生建议市委常委会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的大突破;加大对“一次办好”改革跟踪问效力度,在落细落小、抓常抓长上下功夫;持续推进精文简会,创树实干为民之风;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着力推进全面振兴。同时,希望在撤县设市、京沪二线高铁规划等方面给予沂水优先考虑和更大支持。
撤县设市
千年古县,壮心不已!
根据山东省批复的
《沂水县县城总体规划
(2016-2035年)》
2035年的沂水将变成这样!
《沂水县县城总体规划
(2016-2035年)》
批后公告
(摘选)
2018年2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沂水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5年)》(鲁政字[2018]28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临沂市城乡规划条例》等的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公告如下:
规划期限
规划近期:2016-2020年;
规划远期:2021-2035年;
远景展望:2036-2049年。
规划范围与层次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县域:沂水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龙家圈街道办事处、沂城街道办事处、黄山铺镇和许家湖镇的全部行政辖区,院东头镇的一部分(即原姚店子乡范围),诸葛镇的跋山水库及其周边汇水区域,面积650.6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北起北二环,南至姚许路、城阳二路,西起黄山铺、打虎山,东至东二环路,面积80.03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以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社会公正公平、生态可持续、产业高端化的发展路径,至2035年,基本实现把沂水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沂蒙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北方山水城市典范。
城市性质
临沂市北部次中心,生态型山水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8.8万人,建设用地面积66.6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3.29平方米。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县域2035年户籍人口达到127.5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2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总人口84.7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镇人口58.8万人,中心城区外各乡镇城镇人口25.9万人。
(二)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城镇为节点,以区域交通走廊为依托,形成“一主三副、三区三轴”的整体空间结构。
(三)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县域中心城市:沂水中心城区。
县域中心镇:马站镇、诸葛镇、崔家峪镇。
一般镇:高桥镇、高庄镇、四十里堡镇、杨庄镇、沙沟镇、夏蔚镇、院东头镇、富官庄镇、道托镇、泉庄镇、圈里乡等11个乡镇。
(四)县域城镇规模结构
县域城镇规模结构分为三级:
大于50万人中等城市:即沂水中心城区。
1-5万人Ⅱ型小城市:马站镇、诸葛镇、崔家峪镇、高桥镇、高庄镇、四十里堡镇、杨庄镇、沙沟镇、夏蔚镇、道托镇和泉庄镇。
小于1万人Ⅱ型小城市:院东头镇、富官庄镇、圈里乡。
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一)产业发展布局
规划县域整体形成三大产业片区,分别为:南部现代产业集聚区、北部“农矿旅”产业综合发展区、西部“农旅”产业综合发展区。
(二)旅游空间布局
总体结构为“环带串联三大主题,一核两极引领发展”。
“环带”:包括旅游生态环线、沂河生态休闲带和沿省道335的旅游发展轴线三个部分。
“三大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在沂水县形成的自然沂水、人文沂水和红色沂水三大旅游休闲主题功能区。
“一核两极”:一核指沂水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县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山区水城为特色的城市风光游览区;两极指院东头镇、泉庄镇两个旅游风情小镇。
(三)工业空间布局
优化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布局;合理培育一批乡镇工业集聚点。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铁路线路
规划期内新增两条铁路连接线连通外围区域铁路网络。
(二)高速公路规划
保留青兰高速和长深高速为依托的“十字型”高速公路网,共设高速公路出入口5个。同时,预留董梁高速公路及张临高速公路廊道,县域内共同构成“井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
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结构
契合山区城市特点,中心城区采取“一体两翼、生态嵌入” 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
(二)中心城区分区功能布局
主城区:总体形成“一廊五轴,三心四片区”的格局。
一廊:沂河风情廊道,兼具生态、景观、发展功能,是未来城市发展主轴线;
四轴:迎宾大道、南一环、龙湾大道、长安路四条轴线;
三心:正阳路中心街综合服务中心、河西文化休闲中心、 城南许家湖商贸中心;
四片区:分别为西城新区、城北生活休闲片区、城南综合片区、滨河项目片区。
黄山铺组团:定位为中心城区西部门户,城郊农副产品基地,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城市片区。
庐山组团:庐山组团为以精细化工、医药制品为特色的工业园区。
(三)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路网结构:构筑“双环多放射”的骨架路网体系,形成道路功能清晰、系统分明的城市道路系统。
——“内环”:由迎宾大道、龙湾大道、新华路、长安中路构筑的沂水中心城区的第一环路。连接老城区及新城核心区的交通环线。
——“外环”:由北二环、西二环、南一环、东一环构筑的沂水中心城区的第二环路。疏解主城区交通,对进入主城区的车辆进行截流。
——“多放射”:主要是由现状省道构筑成为中心县城与外围组团及城镇之间的对外交通通道。
城市公交系统:至规划期末,共设两处公交保养场,分别结合两个客运站设置。规划区内的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主要公交线网沿沂蒙山路、新华路、长安路等城市主次干路布局。
慢行系统规划:包括自行车慢性交通和步行交通两类功能,结合城市道路和滨河绿带设置。自行车慢行交通依托沂河、小沂河、双龙河、清源河、余粮河、石山河等中心城区主要河流,沿河设置“自行车道+绿化+人行道”的断面形式,形成环形的滨河慢行交通网;结合重要开敞空间的分布规划联系各景点的慢行交通网。
(四)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城区绿地系统结构为“引绿入城、四轴通邑、五区十园”。
引绿入城:引入周边自然山体绿脉,打造城市外围景观环线。
四轴:依托瓦日铁路两侧的绿带构建城市南部东西向生态防护廊道;依托东部交通廊道(青沂铁路和长深高速)构筑南北向的生态防护廊道;依托新华路两侧绿带构建城市中部东西向生态防护廊道;依托迎宾大道两侧绿带构建城市北部东西向生态防护廊道。
五区:指依托中心城区周边山体塑造郊野生态休闲区,分别是锣鼓山生态休闲区、牛栏子山生态休闲区、珠山岭生态休闲区、塔山生态休闲区以及雪山风景区。
十园:规划大型公园10处,包括5个已建的城市级公园——滨河公园、东皋山公园、小沂河湿地公园、荆山公园和岜山公园;5个新建的城市级公园——中湖公园、月澜湾湿地公园、金澜湾湿地公园、鼋山公园和许家湖公园。
(五)总体城市设计
总体景观风貌定位:山区水城、鲁风雅韵。城市整体风貌结构:为“一带三环显水韵、三核五点守城廓、七轴八廊引绿脉”。
一带三环:“一带”指南北向贯穿沂水城区的沂河以及两岸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沂水风情景观带。“三环”指围绕三环水系,即西环河、北环河、南环河,形成双环状滨河绿地,结合沿岸开敞空间,打造城市精品慢行系统。
三核五点:“三核”即传统风貌核、生态风貌核、现代风貌核。传统风貌核由老城区商业中心和行政文化中心组成,通过轴线串联成开放式公共空间组群,形成传统老城风貌;生态风貌核指的是月澜湾及周边区域(包括旅游文化服务区),体现生态休闲的旅游景观风貌;现代风貌核指的是城南许家湖商业商贸服务区,体现现代都市景观风貌。“五点”指体现城市形象的门户节点,包括火车站、长深高速北入口、南部入城口等地区,通过雕塑、绿地广场、标志性建筑等展现沂水对外形象,成为沂水形象窗口地区。
七轴八廊:“七轴”指的是龙湾大道视线景观轴、正阳路城市文脉轴、长安路城市发展轴和东二环、迎宾大道、南一环、新华路城市景观轴。“八廊”指的是城市外部的山体、河流和高速公路、铁路两侧的防护廊道等自然景观向城市内部建设空间的八条景观渗透绿楔。?
(六)河流水系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梳理形成十大水系(沂河、小沂河、西干渠、清源河、胜利河、双龙河、沙岭河、石山河、余良河、跋山东干渠),结合城市四片湿地及其它湖泊、水库,构成“一廊、三环、四地、多点”的水网结构。
一廊:指南北贯穿沂水城市的母亲河——沂河。
三环:指新挖城市西部的龟形水系即龙湾新区的西环河(环岛水系)、拓宽改造北部都市工业区现有河道形成的北环河、环绕小沂河南部的老城区和产城融合区的南环河。
四地:规划形成四片生态湿地,即金澜湾湿地、月澜湾湿地、小沂河湿地和七里湿地。
多点:指的是沂水中心城区内的多处湖泊、水库。
(七)近期建设及远景展望
近期建设规模:至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2.1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52.9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25.72平方米。
近期建设重点:近期建设围绕优结构、拓功能、提品质三大任务,以建设山区水城、活力沂水为目标,实施西进南拓空间发展战略,调整现状工业围城空间格局,重点推进城西与城南两大区块开发。
中心城区远景展望:至2049年,沂水基本实现现代化,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县域常住人口13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接近80%,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接近70万;组团型城市空间框架基本完善;以河为轴的山区水城风貌完整呈现;公共设施均等化目标基本实现;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这就是千年古县
——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