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文化云”培训、热闹的镇村两级综合性文化中心、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和络绎不绝的游客,让龙泉的文化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突破。近年来,龙泉镇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惠民品牌,制定了《文化力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将建设文化阵地、提升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活跃文化产业作为抓手,努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挖掘群众文化服务需求,推进文化惠民纵深化发展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在哪里活动的问题。龙泉镇在镇中心位置建设镇级综合文化站,占地面积约
鼓励成立文体队伍,解决跟谁活动的问题。龙泉镇老年书画学会、诗词学会、戏曲协会、般源剧社、葫芦丝协会、舞蹈队、合唱团、门球协会等文体队伍不断壮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龙泉镇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队,各村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文化爱好者队伍。韩庄村成立了韩庄艺术团,有戏曲、二胡、旗袍秀、舞蹈、合唱团等;圈子村成立了金圈艺术团,有舞蹈队、瑜伽队、戏曲、麒麟鞭队伍等。今年国庆节,韩庄村自编自导自演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晚会,经过半年筹备,登上了村里的百姓大舞台,晚会节目20余个,小品、合唱、三句半、舞蹈、相声、葫芦丝、旗袍走秀全部由村民自编自演,不仅如此,艺术团和村委工作人员还将韩庄村歌《美丽的家园》搬上了舞台, 60余人合唱赢得掌声不断。
镇政府牵头主办文化活动,解决谁来组织的问题。2018年淄博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下乡暨淄川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启动仪式在该镇韩庄村举行。年初,龙泉镇文化站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元宵节扮玩、送戏进村居、春联进万家、热土欢歌等文化活动。同时,龙泉镇还采取与企业联办的方式,通过文艺晚会宣传政府和企业工作,鼓励村居和各个文体协会牵头举办单项的演出和交流活动。镇老年书画学会的老干部们自己出资送文化进村居,为村里的老人免费写“寿”字和“福”字,并送到老人们的家中。
设计定制式文化菜单,推进文化惠民精细化发展
开展“文化云“培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2018年,镇综合文化站开设了声乐、书法、工笔山水画、瑜伽、戏曲乐器、舞蹈、太极拳7门课程,台头村、韩庄村、渭二社区、龙二村、麓村村相继开设了书法、戏曲、声乐、广场舞等培训课程,共培训200余课时,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群众参与热情高涨。
根据农村生活鼓励群众创作。《夸夸咱的好领导》《老两口逛台头》《婆婆也是妈》等都是群众根据亲身经历村庄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创作而成,由老百姓排练成小品、三句半、单口相声等,在各村进行巡回演出,深得群众的喜爱。为了鼓励群众结合家乡的变化创作观众喜爱、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龙泉镇设立创新奖,在文艺演出的同时进行评比,对影响突出的节目创作者给予奖励。
文化与各项工作融合,抓好诗词书画创作。镇文化站牵头,邀请区诗词学会、镇老年书画学习会、诗词学会参观镇富硒园区、矿山修复项目、重点工业企业、琉璃园区、民俗馆和养老机构等,创作诗词歌赋作品260首、书法作品120幅、绘画作品32幅、摄影作品23幅、故事创作4篇,并编辑成册《龙腾泉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针对群众文化需求,推进文化惠民品牌化发展
打造“舞动新龙泉 文化大家园”和“春联进万家”文化活动品牌。从2014年开始,每年组织龙泉各村居文体队伍排练节目,镇文化站聘请专业评委选出优秀作品,到各村居进行巡演。龙泉镇每年两次组织文化队伍自编自演节目到村居进行巡演,到了哪个村,哪个村就加上自己村排练的节目,有的村演出的节目达到30个左右。到今年,龙泉镇“舞动新龙泉 文化大家园”共巡演152场。
打造“书香龙泉”读书品牌。充分发挥镇文化站阅览室的资源功能,与蒲公英绘本馆联合,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生阅读抓起,开展21天习惯阅读、百天阅读等读书活动,同时与镇妇联共同开展家长学堂活动,带动龙泉4000余户开展家庭阅读。
以非遗为底蕴,打造龙泉文化产业品牌。依托世界规模最大的手工热塑琉璃企业,建设中华琉璃文创园,建设展览大厅、产品展示室、大师工作室,打造研学游、体验游等新业态,打造琉璃品牌。融合铁壶、陶艺、砂锅等,在该区域规划建设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依托山东省独特的富硒资源,建设久润、裕翔德、金毫相等新六产田园综合体。久润突出园区的富硒文化健康教育功能,聘请台湾文创团队,建设观光工厂和富硒文化农耕文化馆,打造龙泉富硒特色文化品牌。今年,振华创为
(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