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推行土地整治以来, 随着不同城乡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发生变化,土地整治的内涵和成效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有哪些?本文以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为案例, 在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框架下,对案例区域的土地整治实践及影响进行了研究。
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全镇土地面积约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2万亩,残次林地面积约1万亩,坑塘水面约0.5万亩,废弃设施农用地约0.2万亩。小安山镇地处东平湖南侧,地势相对低洼,多年来,农民不断在村庄周围取土抬高宅基地,因此形成了大量坑塘洼地,这些土地大部分无法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并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山东省土地整治条例》文件精神,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综合整治中心、梁山县人民政府和济南金大地农业工程有限公司经过友好协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济南金大地农业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对小安山镇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会给小安山镇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
产业兴旺:产业发展影响
农业经营形式变化:土地整治之前,小安山镇农业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地块分散。土地整治之后, 农业经营变化成了两种形式:一小部分耕地为农户家庭传统经营, 种植传统老品种作物, 耕作条件改善, 农民直接受益;大部分的耕地进入公司或合作社, 进行规模化现代经营, 种植经济作物, 农民获得土地租金, 间接受益。
农业经营组织变化:农用地整治过程中, 产生了大规模的农用地流转, 资本下乡, 农业公司进入乡村承包土地, 推动规模农业和新品种种植。其中包括外来公司和本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种植品种变化:在土地整治工程之前,小安山镇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 如小麦、玉米、豆类等。在土地整治之后, 小安山镇将会转变作物种植品种, 开始种植经济作物。
农业生产方式变化:通过对农田统一规划,对道路、桥涵统一整修,使其长度、宽度适应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预计实施后机械化耕作率可接近100%。
此外,通过在全镇基本农田区域内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方便对镇域范围内基本农田的全方位监管,为全镇农业产业兴旺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影响
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通过机械作业,可促进农作物桔秆还田,减少焚烧桔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水库的污染;通过土壤改良和耕地修复措施,可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使建成后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通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林网布局,种植绿化苗木,整修坑塘水面,打造村庄景观,给农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治理有效:乡村治理影响
土地整治将会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 村委会和村民将有机会参与到项目中。参与本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是体现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化,这推动了村民自治的实践, 使得农民在整治规划到实践过程中, 锻炼了公共事务的商议和决策能力。
实行土地整治, 在动员农民参与整治过程中, 县、乡、村三级组织提升了组织动员能力。乡村干部对村民自治以及乡村治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生活富裕:农民生计影响
在土地整治之前,小安山镇主要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传统小农户家庭农业种植和家庭养殖为主, 去往周边城镇打工的兼业型小农户生计模式为普遍形式。他们一边经营着土地, 一边外出打工或周边做零工。也有少部分小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邻居, 但基本没有流转租金收入, 也没有正式的规范合同, 随时还能要回来, 属于非正式的互助型的土地流转。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后,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每亩提高100千克以上。按现行市场粮食平均收购价格计算,亩均增加产值约200元。据此测算,建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可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300万千克以上,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约2600万元。
整治后的13万高标准农田,如果流转及转租,每亩可提高租金200元,又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2600万元。
通过对全镇荒草地、残次林地、坑塘水面、废弃沟路统一整治,初步测算可增加耕地5000亩,作为占补平衡指标进行指标交易,收益可增加2亿元以上。
同时,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20%以上,据此测算,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800万立方米以上;肥料利用率约提高10%左右;通过建设农田林网,还可有效增加林木蓄积量。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未来小安山镇将会逐渐展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面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