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上掉了一只金手镯,您看到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近日,胜利油田油区护卫管理中心临盘护卫大队职工张爱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行。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18年11月23日说起。当天,张爱民像往日一样,骑着自行车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就在他将自行车推入车棚,即将沿主路向单位走去时,张爱民的脚不小心踩空到马路牙子上,但就在此时,突然他感觉自己踢到了什么东西,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他低头一看,发现是个金闪闪的大金镯子。“用脚踢到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金镯不轻,我立即把手镯捡起来,感觉沉甸甸,从外观颜色和外形来看,像是黄金的。大约得有三十多克。”张爱民事后对着身边的同事说道。这么贵重的物品,失主该多着急啊!想着失主焦虑的心情,张爱民坐立难安,想到这,他赶紧下楼,跑到车棚处,在原地等待失主前来寻找,但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有人来认领这么个‘大宝贝’。与此同时,张爱民想到了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尽快找到失主。他在网上发帖,发动身边同事在微信朋友圈、QQ群等平台多次转发找寻失主信息,并留下电话号码,拜托知情人相互转告,请失主尽快联系他。然而,事与愿违,张爱民不但没能找到失主,反而被人骂是骗子,还有人说他在做广告宣传。但他不怕被误解,依然坚持找失主。在这段时间里张爱民每天一早都会在停放车辆的车棚处驻足10分钟,看看会不会有人前来寻找失物;每天都会发一遍朋友圈,扩大寻找范围;每天都会看一遍自己发布的失物招领帖子,看看有没有人回复提供线索……金手镯每天锁在自己办公室的抽屉里,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只有找到失主,他心里的‘石头’才能落地。
但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人前来认领。这块‘烫手山芋’依然落张爱民手里,大家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让张爱民捡了个大便宜。可是他依旧坚持走在这漫长的寻主路上,没有放弃。然而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转机。2019年1月2日晚9点,张爱民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电话的那头自称是金镯主人的儿子。由于时间跨度久,长时间没有失主的线索,再加上出于自身职业的敏感性,这通电话让张爱民起了疑,但接下来经过一系列的失物信息对比、核实、认证,以及失主子女通过微信发送的金镯发票和标签的图片,让张爱民基本确定了此金镯就是该机主母亲丢失已久的金镯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寻找,这层拾金不昧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原来,金镯的失主赵女士,今年63岁,是临盘采油厂一名家属,丢失手镯的那天她正骑着三轮车在路边经过,对于如何丢失的她也不记得,而手镯丢失也是在前两天她的老伴发现的,但是让人没有想到,就在她们已经觉得找不回来的时候,赵女士的儿子偶然发现网上有一个关于寻找失主的帖子,上面描述的物品和自己母亲丢失的金镯很相似,于是才有了这通电话。
提起张爱民拾金不昧的行为,赵女士直到现在还赞不绝口。赵女士告诉我们,这个镯子是她女儿送给她的,共41克,价值1万4千元,当时发现镯子丢失后,心里又着急又难过。然而,这次失而复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本这一家人想请张爱民吃饭表示感谢,但张爱民却一直推辞,只强调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在普遍认为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雷锋精神渐行渐远的今天,‘拾金不昧’其实是反映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张爱民同志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表现了一名护管人的高尚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公德责任心。做人贵自重,心灵当洁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张爱民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维护了一名油区护管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