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是一个很有名的老小区,已经建成23年了,路面坑洼、违法搭建、停车局促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让居民很烦恼,今年,街道对我们社区进行了综合整治,现在,小区里变美了,变方便了,越来越好了!”昨天,家住历城区东风街道七里河社区的居民刘成明说道。 今年该街道对辖区内的8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工作,包括洪苑社区、华能社区、葡萄园社区、七里河社区等,面积约为37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七里河小区19栋住宅楼共10万多平方,近1000户居民,街道共投入1800万对该小区进行了集中整治。
逐一梳理:共5大项38小项改造
七里河小区始建于1995年,位于七里河路与华龙路交叉口,周边生活设施成熟、交通便利,很早就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但近几年,居民们渐渐为小区公共区域设施陈旧、路面坑洼、违法搭建、绿化杂乱、停车局促等问题而感到烦恼。
为切实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让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点子上,建在关键处”,东风街道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现场议事会等,对5大项38小项改造内容逐一梳理,倾听小区居民的需求和建议,针对诉求有侧重地制定施工方案。秉持“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最迫切解决的”,对集中反映的道路坑洼、井盖缺损、安防不足等问题集中解决,铺设沥青路面1.4万平方米,不仅修复破损路面,还重新规划排水坡度,解决了雨天积水、出行不便的问题;提升污水检查井395座,更换井盖30个,消除井盖破损、缺失带来的安全隐患,减少车辆经过松动井盖而产生的噪音影响;新增对讲式单元防盗门79套、监控摄像头143个,有效震慑各类违法行为,大大提高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安全感。
多元治理:老旧小区换新颜
东风街道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以提升改造为“引线”,与拆违拆临、杆线整治、节能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多措并举、按序实施,实现小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立体变化,织绘老旧小区新面貌。
街道将拆违拆临作为全面改造的切入点,对违建摸底排查,为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做好前置工作。通过反复动员、讲透政策,七里河小区顺利拆除违建约90平方米,制定拆后空地改造方案,并改造成为微型停车场,小区面貌变乱为整、和谐有序。杆线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无缝对接,采取“先规划、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先协调、后开挖”,各专营单位按序进场,避免“补丁式”、“拉链式”施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在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专营单位配合下,空中杂乱的“蜘蛛网”不见了,约2700米弱电通讯线路入地埋管铺设。节能改造为砖混老楼穿上“棉衣”,小区里的“棉衣”不仅暖,而且靓。
为增强改造效果、打造街区亮点,区政府追加200万、七里河社区承担100万资金改原定EPS板薄抹灰系统为金属面装饰保温板,不仅保证了保温性能,还增强了美观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节能保温与楼体亮化双重效果一步到位。
长效管理:物业优先聘用居民
在改造硬件设施、解决居民刚性需求的同时,街道还积极推进小区“软环境”建设进程。七里河小区文化广场面积大、位置优,原本应是居民休闲好去处,但由于小区车位紧张、缺乏管理,广场变成了停车场。借老旧小区改造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双重契机,街道、居委会对小区内闲置死角进行了彻底清理并重新规划停车位,停车压力得到缓解,文化广场也恢复成“一方净土”。广场内重新铺设花岗岩石地面约900平方米、鹅卵石小路150平方米,修葺凉亭2座,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后的文化广场成为了社区“百姓广场志愿服务”的新阵地,医疗、便民服务、政策咨询、文艺巡演等志愿服务都被搬到广场上,居民享受公共服务更加方便。
老旧小区普遍面临居民对物业管理需求积极性不高,物业服务费收缴困难,居民对公共设施、公共区域的维护意识不强等问题。社区党委牵头组织物业管理公司、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召开研讨会,对改造后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形成了具有老旧小区管理特色的物业运营方式:物业管理区分为针对小区全体业主的公共服务和针对具体业主的个性化服务两部分,并分别采用不同的缴费方式,公共基金使用范围透明化,避免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逐步形成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原则,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制定市场规则,居民与物业的双向选择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物业公司优先聘用小区居民作为物业管理员、环卫员,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就业问题,还能提高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使物业工作开展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