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也收藏了四十年,你说是不是很有缘分?”今年60岁,有着40年收藏史的田来营,一边摇着纺车,一边对记者说,“民俗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可以说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也希望通过沂蒙晚报这次征集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的历程。”田来营说。
田来营和他的博物馆。
田来营,临沂市沂南人。自改革开放前后开始,业余从事民俗物品的收藏研究的他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收藏了近万件民俗藏品。2016年回到家乡的田来营,在蒲汪镇成立沂南长虹民俗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已接待观众万余人次。
大金鹿自行车
“这么多老家具!记得小时候,姥姥家也有个一模一样的。”走进长虹民俗博物馆,一排排木柜、方桌,木箱、床围等已不多见的家具映入眼帘,进而走进另一个展厅,一台大花轿置于展厅中央,四周多个站台放着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品。在田馆长的带领下,记者在第三个展厅似乎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海燕收音机、不足10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木质台面的鹰轮牌缝纫机……
宝石花收音机
“别看我这个民俗博物馆小,但它可有木器、民间艺术品、瓷器、生产生活用具四个展厅,所有的展品都和生活息息相关。”田来营说,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看上了液晶电视,可在40年前有这么一台收音机,就足够令人羡慕了。还有柳编、竹编制品,当年都是生活用具,现在却变成了工艺美术品。现在,在咱临沂平均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可在三十多年前,这辆“大金鹿”自行车,可都是稀罕物。
田来营说,记住历史才能够更好地向前看。他非常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让博物馆的馆藏被更多市民了解、认识,也让这些已经退出时代潮流的“宝贝”们再次发挥它们的作用和意义。(记者 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