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春芝孩童时期,正是同龄人往上窜个子的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下肢的终身残疾,身高被定格在了一米二。
身高异常带来的屈辱感跟随了她很多年。但是后来,却成了她的号角。
2017年全年大概就卖出7000多件鞋、帽子、毛衣等,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而在淘宝上能销售2000单。
取得这些成绩,她很满足。
从“捡破烂”到掌握生存技术
今年44岁的申春芝,巨野县大义镇人,从懂事起,她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她不服输的个性。
2008年,因家庭生活所迫,申春芝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她先是到新疆捡棉花,因为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别人可以蹲着干活,她却只能爬着向前,短短40余天就磨破了7条裤子。随后她又去河北廊坊附近的农田帮人捡棉花,一个月下来,手上布满老茧,伤痕累累。“外出捡棉花是我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段时光,不过也培养出我坚韧不拔的毅力。”申春芝说。
此后,申春芝又相继去了威海玩具厂、深圳服装厂打工,尽管很辛苦,日子过得还算称心如意。
2014年,申春芝因感情破裂离了婚。成为一位单身母亲后,她只能靠“捡破烂”养育两个年幼的女儿。为了生活,她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因为身体原因,对她来说,能选择的道路少之又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意中看到编织类工艺品卖的很好,感觉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根据编制品包袋上的电话,她立即打电话联系了编织工艺品厂,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只身一人,远离家乡,踏上了去湖北学习编织技术的征途。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相比一般人她更加勤奋刻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1年的艰苦学习,她的编织技术已经很熟练了,踏上了返乡的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伊始,她也遇到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菏泽花都商埠做生意的郭胜祥老板,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他还赊编织材料给我。”申春芝感激地说。
致富不忘拉一下小姐妹
万事开头难。申春芝第一次只做了20双鞋摆地摊售卖。“一上午就卖出去一双鞋,收到的还是100元假币,让我很难过。可为了挣钱供孩子们上学,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申春芝说。
接下来,申春芝一边摆摊一边学习,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编织产品种类逐渐多了起来,鞋、帽、衣服、包等,生意也开始有了起色。有了些积累后,申春芝在村里开起了自己的编织工艺小店。由于她编织的产品质量好、价格还便宜,受到了周围居民的欢迎和支持。
申春芝对残疾人有种特殊的感情,只要遇见,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残疾人购买其编织产品,她只收本钱;有愿意学习编织的,她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并鼓励她们绝不向生活折腰。她自信地表示:“我们残疾人并不比正常人差,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我们也可以做到。”
2017年,编织生意越做越好,全年大概就卖出7000多件鞋、帽子、毛衣等,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
生意有了起色,借助电商拓宽销路
2018年,申春芝参加了县电商办组织的电商培训,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店铺,第一次接触到网上买卖。“原来我一直有从事电商的想法,但自己不会操作电脑,又找不到学习的地方。现在电商办提供了学习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在家里慢慢地学。”申春芝说。
申春芝说:“我个子小,我走到哪里都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率,说明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要为自己代言!”
回忆起通过网络卖出第一件产品时,申春芝眼里充满了感激和兴奋。“我的第一位客户想买一双纯手工的编织鞋,通过网络找到了我的店铺。"当时的申春芝,对网络交易实际上只有课堂上学来的一些模糊概念,到具体操作时,手忙脚乱了。幸运的是,客户不但没有嫌弃,还挑选了几双编织鞋,教她一步步实现网上交易。今年以来,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额一直在增加,有几个月甚至产品供不应求,天天晚上加班到深夜,今年预计可以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
在自己创业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申春芝还成立了一个残疾姐妹团队,一起发展编织事业。她前后共培养了15人,现在已有6人开起了自己的小店,有了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