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上午,市档案局主要负责同志杨军昌一行走进“政风行风热线接听室”,现场接听12345热线,就市民普遍关心的藏档案数字化率、查询职称评聘档案、接收征集档案途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全市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90%以上
主持人问,与去年相比,市档案局的工作有什么新的变化?
杨军昌说,2018年全市档案工作主要有三个新的变化。首先是突出了县级档案馆新馆建设这个重点,努力开创县市区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市档案局指导各县市区档案局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努力提升了档案安全防范和综合公共服务能力。
其次是在市档案馆库房扩容上实现了新突破,目前,市档案局正在对市政大楼B区一楼新划归市档案局的两个大房间进行分期分批改造,扩建后档案馆将新增库房面积近300平方米,可以为满足我馆档案管理需要预留约15至20年的保存空间,为档案安全保管、长期保存和利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此外,我们在提高市县馆藏档案数字化率上实现了突破。2018年,我们继续加大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力度,实现了新的突破,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90%以上,提前完成了国家档案局规定的2020年前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的标准要求。
个人查阅职称评聘档案应携带合法证件查阅
有市民拨打电话咨询,查询自己的职称评聘档案,能在网上查到吗?
杨军昌接听电话了解情况后,转交给市档案局副局长孙暄,孙暄介绍,档案信息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档案局在2006年11月正式建成开通了数字档案馆,按照三网四库的模式建设,构建了政务网、局域网、互联网的平台,近年来,市档案局不断加强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断强化数字档案馆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数字档案馆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全部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近300万条,数字化的全文800多万页,基本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服务在线化。同时大力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依托互联网网站和“泰安档案”微信平台,已分期分批将4万余条开放档案目录向社会公布,为广大民众在线查阅档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档案的开放与公布要求比较严格,对于不适宜开放的档案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利用工龄、学历、职称、任职、奖惩、就业、调动、安置、退休等凭证档案属于控制使用范围,不属于开放档案,因此在在网站上不能查询到相关信息,个人如需查阅,应携带利用者本人合法证件来档案馆查阅。
可通过协议确定收藏有社会价值的老照片
市民致电咨询,家里存了不少老照片,档案馆是否征集,接收征集档案又有哪些途径?
杨军昌接听电话了解情况后,转交给市档案局副局长侯卫国,侯卫国介绍,市档案馆收集档案的途径包括:接收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接收属于本馆应接收的撤销机关、团体的档案以及与本馆有关的档案馆移交的档案;收集本市在重要活动、重大事件中形成的档案;有偿征集各种珍贵档案资料及泰山档案、资料;寄存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档案;接受个人捐赠档案。向国家捐赠档案的,本馆根据贡献大小予以表扬和奖励。
市档案馆经常面向社会搞一些征集活动,如果是有社会价值(例如反映时代风貌、特征、工作、生活)的老照片,市档案馆愿意收藏。至于以何种方式收藏,可以协议确定。具体事宜请联系档案局档案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