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也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场所。小小“菜篮子”连接大民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怡农贸市场作为老城区为数不多的农贸市场之一,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让我们走进清怡农贸市场,看看发生在这里的时代变迁。
家住市场附近市东街道小周居委会的苏晓芬,在清怡农贸市场经营摊位多年,回想起市场建立之初,苏晓芬感概万千。
清怡农贸市场商户 苏晓芬自从我2002年下岗以后吧,上咱这个市场来做生意,当时的情况呢,这个市场很乱,下雨刮风没有遮挡物,这个地面很脏,高洼不平,下雨的时候到时是水洼,人们坚持着干。夏天的时候,很热很热,37、8度,就一把小伞遮着阳光,很受罪的就是。到冬天的时候太冷太冷,到了三九天时候,人们穿的很厚很厚,伸不出手来,手冻的裂纹,那时候,最欣慰的是,买卖很好,再冷也不怕,再热也不怕)
清怡农贸市场始建于1998年,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市场环境脏乱差问题备受诟病。
清怡农贸市场商户 安艳冬我是2011年来到咱这个市场的,当时这个环境比较简陋,上面没有棚子,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买卖非常难干,台子是自己搭的,简易的台子,再就是公路上一些流动商贩比较多,对俺们里面这些卖水果的商户是很大的冲击)
2015年国家卫生城市迎审,2018年“六城同创”,滨城区市东街道分两次对辖区所有的农贸市场进行大升级改造。
清怡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 邢明明2015年,街道投资1500余万元,对老市场进行划行归市,设置市场标牌,建立遮阳防雨大棚,设立市场摊位119个,商铺144间,设立蔬菜水果、生肉熟食、水产百货等经营区。2018年,街道再次投资800余万元,进一步对市场进行系列改造提升,整修破损道路1000余平方米,对原有垃圾中转站进行重建,新上静音垃圾压缩机一台,改造市场内电路900余米。
如今的清怡农贸市场整齐划一、经营分类分区、地面干净整洁,摊位结构布局合理,照明设施改善,安装了自来水、排污管、专用垃圾桶等设施。
清怡农贸市场商户 苏晓芬夏天不用太阳直晒了,冬天不挨冻了,也给我们安上了电,现在环境也都很好,卫生条件打扫的也很干净,让顾客一进来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管理人员也都很到位)
农贸市场的新变化,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更放心。
市民 吴志强通过这几年的整理呢,咱这个市场比较整洁,再一个就是各个商户商品的摆放也比较整齐,也比较齐全,特别是熟食这个区域,包括肉食和生鲜这一块,现在比较干净卫生,现在对我们广大消费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购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