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单县李田楼镇黄李庄村干部群众可谓是忙的热火朝天。为做好清产核资、成员认定等基础性工作,黄李庄村坚持民心导向,在集体产品制度改革方面“量体裁衣”,大大推动了本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摸清“家底”,整顿“家风”。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本村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对村集体资产、负债等进行全面清查,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步骤,及时进行公示、公开,确保资产不少、账务规范。
二是撬动扶贫资本,变荒为宝。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利用村集体资源,黄李庄村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会就本村党员活动室西侧的荒废学校如何再利用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经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评议,利用扶贫资金57万元在这片荒地上建设村级光伏电站一处,脱贫攻坚期内,售电收入全部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产收益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脱贫攻坚期后,售电收入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光伏电站建成后,通过与电力系统并网,预计每年发电量约122000度,扣除每年维护费用,每年售电收入约为8.75万元,将有力推动本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三是到户到人、核准“家庭成员”。“只有把做真、做实成员资格认定这个关键环节,集体产权改革这项工作才能对广大群众有所交待”,这是黄李庄村支部书记高登对此项工作的切身体会。针对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扶持的贫困户,名单进行两次公示,确保每名成员对集体资产了然于胸。为确保该认定的成员一个不落、不应认定的一个不多,黄李庄村坚持逐户调查、逐人落实、逐条比对,针对在外人员,利用电话、微信或者亲属联系等一切途径与其取得联系,耐心向群众讲解成员认定条件,成员认定或者不予认定都及时给予群众以政策性答复,认真进行三榜公示,所有公开信息一目了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更是赢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