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坐标中探寻中韩两国交往、开放的发端,时空的交汇点聚焦到了威海。1990年,一艘承载着中韩友谊的金桥敲开了威海对外开放之门,唤起了年轻威海的拓荒激情和发展活力。28年过去了,威海凭借着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和创新务实的时代精神,实现了从一个海滨小城到国际化城市的跨越。
1990年9月16号,一艘由韩国仁川开出的客货滚装船“金桥轮”驶进了威海港,划破了中韩半个世纪隔绝的铁幕。93海里,这是威海到韩国的距离。在当时中韩尚未正式建交的情况下,威海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第一个开通了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
一条国际航线,如一扇通向希望之窗。它有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更承载着年轻威海的太多发展渴望。中韩架起的这座海上金桥,让沉寂了半个世纪的中韩民间贸易活跃起来。
现任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会长的田溶熙 ,已经在这里生活20多年了,发展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当年搭乘金桥轮,兜里揣着6000块钱来威创业,到现在拥有10几家甜品连锁店,他对这片沃土充满感激。如今事业有成的他也做起了推介使者,经常在韩国宣传威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美丽风景。
以“金桥轮”搭建“金桥”,追逐着“借韩兴威”的繁荣梦想。对韩招商更加专业、精准,营商服务更加贴心、优质,曾经在“金桥轮”上背着大包的小生意人,现在有不少成了做国际贸易的大进出口商。而韩资企业接踵而至的速度更是始料未及。“金桥轮”通航前,威海只有3家韩资企业。“金桥轮”通航后,到1993年,落户威海的韩资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威海引进韩资项目的质量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升级。到目前已经有807家韩资企业在威海投资兴业,实际到位资金18.5亿美元。
岁月流转,当年的一条小船驱动了威海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船,凭借着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威海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被中韩两国政府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成为威海对韩开放一个新的里程碑。
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推进,两地在城市交流合作、商品集散地建设、贸易便捷通道打造、跨境电商发展、投资促进、服务业合作、人文活动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投资与服务贸易谈判开启的历史机遇,威海在今年7月份出台了《深化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三互四港五联通”目标,开启中韩深度合作新纪元。
时至今日,中韩两国间的交流早已从开放初期的“羞涩友好”过渡到包容、融合的共生阶段。威海开通到韩国的海空航线10几条,乘飞机到韩国只需45分钟,夕发朝至的 “跨国一日生活圈”成为常态。而当年那条8000吨级的小金桥也成长为现在3万吨级的豪华金桥,不久前进行了新金桥七轮的首航仪式。这是我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加快城市国际化的又一次崭新航程……
威海,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在科学发展中壮大,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向世界递上更美更靓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