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特殊称谓,叫“南下军人”,指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南下,解放了当时还没有解放的半个中国。解放之后呢,由于当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又有大批的军人转业或复原到地方各部门工作。这其中,在南方工作的北方籍转业军人则被称为“南下军人”,在我市陵城区就有这么一名南下军人,叫金凤友,他早年时期在家乡参加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参加数十次战斗,1949年随军南下入川,1954年转入到四川省营山县从事经济建设工作,1991年在营山物资部门离休。这个有着71年党龄的老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南下对他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眼前这位老人就是金凤友人,少小离家,至今乡音难改,70几年来,他就像一颗种子,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播撒在了第二故乡的热土上。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参加革命的初心说起。
1926年10月,金凤友出生在陵城区金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从小没有上过学,放牛、割草是金凤友对童年时代全部的回忆。但即使是这样,仍然好景不长,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鲁西北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区域,当地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提起这段往事金凤友老人仍痛心疾首、记忆犹新。
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中,嫉恶如仇的金凤友暗暗立下志向:要参加战斗,消灭日本鬼子,让周围的百姓都过上好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成了年少的金凤友最初的初心,从此他便从初心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上革命道路。
1942年,年仅16岁的金凤友在家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当时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土匪、挖战壕、破坏日军交通和通讯设施,给日军造成困难,极大地削弱日军的战斗力。
1947年2月,金凤友在当时的山东省平原县参加了解放军,成了一名通讯员,当年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更加坚定了他那份简单的初心,让他在革命的道路上,风雨兼程,矢志不渝。
1947年4月,金凤友在山东蒙阴县参加了由陈毅、粟裕指挥的孟良崮战役。
这次战斗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凭借优良的作风,艰苦奋战,歼灭敌人三万多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不幸的是在此次战役中金凤友的右臂被敌人子弹穿过,弹片残留体内至今未能取出。
孟良崮战役之后,1948年部队在河北邯郸稍作整训,开往西北战场,参加由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太原战役,他多次与胡宗南、阎锡山部队交战。
1948年底,金凤友随着部队 又参加攻打宝鸡、抢占秦岭的战斗。其中秦岭战役由贺龙指挥,他们步行120里,一守一攻,一显一隐,打了两个多月才获胜。
在一场场的战斗中,金凤友和他的战友们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牺牲,勇夺胜利的信念,不畏艰难,才取得一次次的胜利。这种用生命捍卫的信仰,恰恰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
正是凭借着这种信念,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金凤友在无数次在战场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转眼到了1949年,也就是建国后的12月份,金凤友又跟随贺龙、邓小平部队南下入川,在四川遂宁编入西南军区,期间数次参加剿匪战斗。
在侦查剿匪斗争中,金凤友凭借出色表现,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名连长。1951他被送往四川遂宁军分区文化速成学校学习文化知识,随后面临复员。转业回到山东家乡,那是金凤友梦寐以求的心愿。
1951年,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远离家乡,身在四川的金凤友面临复员。能回到山东老家,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而此时,专业到地方要服从组织分配。
金凤友分配到的地方是营山县,四川东北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县城,此时营山需要大量的南下军人、南下干部扎根这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如果金凤友选择留在这里,那就意味着少小离家的他再也没有回到山东老家工作的机会,为了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他的使命,留在营山,金凤友义无反顾。
就这样,凭借这样一份信念,金凤友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期间,他还迎来了自己的幸福,几十年朴素的生活,让金凤友老两口过得知足而快乐。如今,虽然房子很简陋,虽然和老伴都已年至耄耋,虽然每天上下四楼来回很辛苦,但金凤友和老伴仍然其乐融融。
金凤友的子女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工人,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得非常出色。而且受父亲的熏陶,当兵保家卫国,已成为这个家庭的光荣传统。他的三个儿子中,两个都被送去当兵。现在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实现了三代当兵,三代党员,红色基因已融入血脉,质朴、坚韧、奉献,这种共产党员的情怀,以及革命事业在这个大家庭中得到薪火相传。
采访即将结束时,金凤友老人给我们拿出了仅存的几个老物件,“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解放华东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全国解放纪念章”,因为大部分的照片奖章在文革时期已被烧毁,但是珍藏下来的这一块块奖章,仿佛金凤友老人一样,历经沧桑却依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他的初心和理想,跨越历史,却继续激励着后人。
不忘初心,就是要求每名党员必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牢记党的优良传统。有着71年党龄的金凤友以实际行动讲党性、做表率,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