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中,国家各学科领域的一批重点实验室发挥着关键的先锋引领作用。今天《我和我的祖国》,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州学院的生物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来认识一下学科带头人许士才。
去年3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名为“多通道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用于DNA杂交动力学和亲和力实时可靠检测”的论文,一时震动了国际生物物理学术界。这项重大科技成果,出自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许士才博士、王吉华教授和周耀旗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其中,论文的第一作者许士才博士,曾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全职回到母校德州学院任教。
回校的第一年,他就瞄准了生物物理领域最值得期待的研究之一——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因其具备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众多优异特性,被誉为“改变21世纪”的先进材料。然而,由于常规石墨烯自身晶体结构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难以用于动力学及亲和力方面的检测。
在当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被认为是生物物理领域的“象牙塔”,而对于一名“85后”的博士,更是挑战巨大。那段时间,许士才的生活单调得只有“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他们购置了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终于制备出高品质单晶石墨烯,并将该材料成功用在了生物传感器上,显著提高了石墨烯生物传感器定量水平,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生物传感器的代表之一。
凭借在自己科研领域的贡献,前不久,许士才被德州学院破格晋升为正教授。有人担心,繁杂的教学工作是否会影响科研精力的投入,但许士才却对自己的科研之路心有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