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也是国家确定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时期,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瓜果飘香、蟹肥菊黄的大好时节。当前,我市的花生、果品、海鲜等已进入秋收、秋捕阶段,勤奋耕耘的各地农民用辛勤和汗水这个节日写下丰收的华章。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农业农村部,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今年的秋分为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四,恰好与“中秋节”相连。
“国家兼顾我国南北方地域广泛的实际,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启永介绍说,这样既便于城乡群众积极参与,也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农业丰收成果,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有利于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岚山区黄墩镇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炫丰收大赛,弘扬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分享农民丰收的喜悦。活动围绕“农业技术助丰收、作物收获炫丰收、文化活动庆丰收”三部曲展开。评选花生单株产量王活动更是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
一等奖获得者成满荣非常高兴,他今春天种了一亩花生,产量非常高,单堆239粒,并且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当地妇女们还自发组织起来,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孩子们现场拔花、数花生,到玉米地寻宝,在寻宝过程中发现农业之美、科技之美、劳动之美。
在莒县阎庄镇世金家庭农场里,首届奇异果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游玩,体验采摘带来的乐趣。
“现在我来到了这,看到树上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我感到特别新奇,特别激动。”小学生邵硕说。
活动主办方还专门为小朋友组织了手绘猕猴桃、猜谜语大赛等趣味活动,不仅体验了采摘的乐趣,还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随着新一轮林水会战的扎实推进,日照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改善,生态优势日益发挥。各种生态产品在丰富市民“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西花崖头村是莒县粮食高产创建平台谷子标准化基地的一部分。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结合适期精量播种、加强水肥管理等农机农艺技术,谷子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
莒县龙山镇西花崖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昌介绍,今年他们村种植小米大约在400亩左右,亩产量800斤,现在谷子的价格是四块来钱,磨出米来,市场销售是8块钱左右。
在安庄镇张博士沟村的桃园里,金灿灿的桃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这个桃子特点是皮薄、脆、甜度高。看上去就感觉想吃,既耐运输也耐储存。”种桃大户魏树财介绍。
而淄博客商耿学青则说:“从这边产桃就一直过来收,有三四年的关系了,因为这边的桃子个头大,口感好,拿出去也能拉住客户,好销售。”
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市,海洋渔业捕捞一直是我市沿海渔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随着休渔期结束,渔民们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晚上八点多钟,前来拉货的车辆在日照黄海中心渔港一字摆开,等待渔船靠岸后,开始卸船装货。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农村的舞台大有可为。我市自然条件优越,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海陆农业资源特色鲜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市的“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正在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