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4省8市的政府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
商讨区域一体化建设大计。
徐州、淮北、济宁、连云港、商丘、宿州、枣庄、宿迁
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徐州、淮北、济宁、连云港、商丘、宿州、枣庄、宿迁,这是一份特殊的城市名单,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
2010年5月,
第一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
在徐州召开,
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共建”的前奏。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市山水相依、文化相通、血脉相连,在区域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激活发展要素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本次会议上,淮海经济区八座城市的市长手牵手,达成共识:2018,我们一同撸起袖子加油干!
会议提出了《2018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主要涉及六方面内容:
一、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打造全国跨省际协同发展示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共建现代化产业分工体系;
四、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深化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五、遵循互惠共赢原则,加速社会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区域警务合作迈上新台阶。
现代交通体系,就如同“金丝银线”,把淮海经济区各座兄弟城市联系在一起。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呼唤着更加高效的交通网络。
在《方案》中,整理出区域内部分在建、或有意向的具体交通项目,其中涉及徐州的项目最多。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在这份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建项目
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铁路、商合杭高铁、连青铁路、连镇铁路
?2018年推进项目?
高铁:京九高铁、沿海高铁
城际铁路:徐州-淮北-阜阳、徐州-枣庄-曲阜、徐州-菏泽、徐州-临沂、济南-济宁-商丘、合肥-新沂-青岛、枣庄-临沂、宿州-宿迁-淮安、宿州-宿迁-淮安
铁路:徐菏、三门峡-亳州-淮北-宿州-江苏沿海港口、枣杨
轨道交通:萧县县城至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杏山子站
徐州未来铁路、省际轨道交通示意图
(根据文字描述整理,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实施项目:台睢高速、泗许高速
前期推进:徐州-临沂、徐州-蚌埠、徐州-淮北-阜阳、淮萧徐快速通道、连淮高速公路改造、连云港-宿迁、淮北-砀山
《方案》提到,“实施观音机场三期工程,推进济宁、商丘、枣庄、淮北、连云港通用机场建设与对接,提升航空枢纽客运、货运服务能力,形成优势互补的空中交通网络。”
2018年,区域内城市还将在畅通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推进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改造工程、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升级等项目中展开合作。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产业发展门类齐全,各具优势,具有良好协作前景和空间,各城市通过园区共建、跨区投资等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协作。
淮北积极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聚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和高端碳科技产业。
徐州市大力培育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900亿元。
连云港“中国药港”的品牌进一步彰显。
商丘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和认证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绿色食品产业走向高端化。
淮北利用杜集段园工业集中区的“飞地经济”优势,加强与徐州市铜山区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17年引进项目3个,总投资近11亿元。
宿州市萧县-泉山工业园2017年新签约项目8个,其中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4个。此外,核心区企业加强区域布局,跨市投资合作日益频繁。
宿迁先后组织企业与淮海经济区内中国矿大、淮海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累计达成合作意向14项。
连云港市举办各种产学研对接活动25场次,市内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建立校企联盟19家,江苏师范大学建立校企联盟两家,选派徐州高校3名科技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此外,各成员市在区域警务合作、生态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不断深化交流合作。
新闻链接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亿。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旱涝交替、水患连年发生,沿淮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一片“洼地”。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打造我国新的出海黄金水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