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薛村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西部山区,属邵庄镇。2016年获省级传统村落称号,村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历史人文丰富。村内有一座金斗山,这山虽然不大,却有不少悬崖峭壁、怪石林立和溶洞奇观。在金斗山山顶上,还有一座明朝崇祯年间用 青石修造的庙宇,景色极美!
古村依山而建,道路、院墙、房屋多就地取材,用石头垒砌而成。村内悠长曲折的石板路、错落有致的房屋院落、枝干虬曲苍劲的古树保存完好,完整地展现了青州西部山区居住特色的古建筑风貌。
一进村,就经过一座古桥,桥的南北两侧是村里的两口古井。
另一口井,因河水淤泥,堵了井口,村民正在挖掘,还原它原始的风貌。
村头有休闲娱乐用的石桌石凳。
顺着修好的村道,各个景点介绍一览无余。古河道、古石楼、梁家胡同、王家石堰、古槐树、杨家石碾、张家古榆、富家石墙等我们去探寻。
路边的古石房,年代久远。
屋檐下的玉米棒槌,窗台上的奇石,大大的福字,居住虽说简陋,却不失生活的情趣。
清末时期的古石楼,至今保存完整,根据村主任杨远福介绍,古楼的楼板是用高粱的秸秆(也就是庄户人所说的秫秸)所做,走在上面能感觉到明显的颤动,但不用担心会掉下来,坚韧的很,经历这么多年秸秆依然不腐,可算是一奇迹。
古村从不缺失的是青石路,到处可见
寨门 石板 岁月沧桑
村里的古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属明清古村。有些古宅已经年久失修,只留框架。
村内到处是这种石头墙,古房子,省级传统村落名副其实
很多院子门前晒着艾叶,作为中药,村里的山间地头各种中药材取之不尽。
村里的几颗老榆树,至今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村中街道旁有一泉眼,雨水丰沛时,泉水漫过街道,常年不断。
泰山镇宅石刻,字迹清晰可见。
古石墙,古槐树。野草铺满石板路,一种原生态的气息。
王家石堰,完全用石头砌成的石墙,足有十多米高。
石墙上的榆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岁月,唯一感觉到的是它生命力的旺盛。
村里的古槐
院墙前的老槐树。村里的老人,随已过古稀,却长寿而精神抖擞,尽享天伦之乐。
曾几何时哪家有石臼,哪家就有“面子”,机械的现代化,已让这古老的农具退出历史舞台,角落里静观历史演变。
保存这些历史的遗迹已刻不容缓,人类在展望未来现代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祖先们的生活历史。
北薛古村,有很多这样古老的石碾,它是历史的遗物,也是传统文化的教材,它是古时候人们生活的经历,对没有经历过这样生活年代的年轻人,这也许是一种比较励志而有趣的教材。
围绕在石碾周围的青石板光可鉴人,证明了踩在它身上的历史印记。
老屋、推车,多少历史的记忆。
石磨,别具一格,跟传统的磨盘有稍微不同。
穿过石巷,来到了一处老宅。院里的老榆树,院墙上遗留下来的家什,铺在地上的青石板以及生活在院子里的老人。村里的几颗老榆树,至今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祖祖辈辈生活在老宅的人,身体康健,生活无忧,幸福而滋润。
老人屋旁的稀有树种,根茎扎的很深。
村里人称此树为巴麻子树,每根枝茎都有一疙瘩,而且每个疙瘩里都有一虫,算是寄生虫吧,以枝茎的营养为生。
屋里的抽头,明清以后中国的标志家具。
石板路上刻得一字,年代久远,隐隐约约看的似乎是“华”字,可能是石匠休息时随后刻下的
典型的农家小院。
窗格上糊上薄薄的一层纸,挡风避寒。儿时记忆犹新。
一个院落,两个石磨,属不同人家。
街头到处可见的古时候留下来的碑刻。
红丝石做的酒桌。小菜两碟,小酒一壶,世间破事,去他个球 。
盐商古道。大块的青石铺设的道路整齐而平整,古时候的商人,把贩卖的私盐驮在驴或马背上,途径此处。